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19 > 记者再走长征路 > 新闻聚焦

金文斌等: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

金文斌 林成华 发布时间:2019-06-11 15:19:00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80多年前,我们党领导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解决当时紧迫而又复杂问题的典范。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该从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六大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1.战略思维能力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逐渐升级,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虽然面对的形势异常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北上抗日打东洋”的宣传,始终坚持“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站在民族道义的制高点上,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针对1935年日本对华侵略的扩大,国民党当局丧权辱国地把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致使中华民族又一次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奔赴抗日前线联系在一起。1935年8月1日,中共代表团在共产国际大会上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同年11月,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于11月13日、28日连续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停止一切内战,共同对日抗战。与国民党面对日本侵略采取的妥协的不抵抗主义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民众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高举抗日大旗,积极抗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政治上把方向,从全局上看问题,从长远上明得失,从根本上抓大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全局了然于胸,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切忌“剪不断,理还乱”的摇摆不定。

  2.历史思维能力

  在《西行漫记》一书中,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曾对斯诺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这种状况,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的。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太平军将士在大渡河遭到清军的包围,全军覆灭。国民党叫嚣“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让红军重演一次太平天国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人“知道石达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贻误军机”。

  此外,据当年目睹石达开失败的一个老翁对陈云同志说,太平军和石达开之所以失败,还有一个,就是他不知道对待少数民族——彝民应有的态度。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不要重蹈他(注:石达开)的覆辙”,指挥红军迅速地北移到四川境内,并且很好地执行了民族政策。在船只太少、渡河缓慢、追兵迫近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决定另辟蹊径,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边而上,强行军120里,抢夺上游的泸定桥,终于强渡了大渡河,使红军避免了太平军当年悲剧的重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中找到了原因,吸取了教训,得到了经验,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多读些历史,了解中国和世界曾经发生的事情,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科学的认识,从历史规律中把握发展趋势,用来解决自己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从历史本身出发理解历史,就能从“走过的路”中找到做事为人的“最好的营养剂”。此外,还要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历史地分析问题,评价人物,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升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工作本领。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