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创新养殖模式,一群岗巴羊让他们脱了贫
中国西藏网讯 木拉乡,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东南部,距县城195公里,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乡。南与日喀则市岗巴县相接,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这里的绵羊品种也以岗巴羊为主。
图为萨迦县木拉乡传统的放牧方式
长期以来木拉乡农牧民群众从事着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形式的生产生活,按照传统的散养养殖方式发展牧业。往往一只羊从出生到出栏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较长的养殖周期导致群众很难靠其增收致富,也间接阻碍了全乡牧业经济发展。
图为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9年5月,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正式投入运行,以“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营运。农牧民群众以羊、草场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统一进行养殖、销售,年底再按股权分红给群众。截至目前,农牧民群众入股羊数量达8310只,参股户数113户,2019年合作社共实现增收80万元,解决贫困群众就业人数达69人,每人每月经济增收达3000余元。
图为合作社内养殖的岗巴羊
谈到当初如何转变农牧民的思想,木拉乡党委书记旺堆说:“2019年年初,我们组织了6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主任、致富带头人以及中大养殖户代表,先后赴日喀则市岗巴县、康马县、昂仁县、仲巴县、萨嘎县等地观摩学习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回来之后,深入群众身边耐心细致地讲解其他地区规模化、标准化养羊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教育群众适应新时代牧业发展趋势,带动经济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图为合作社内的岗巴羊
从此,新生代的岗巴羊告别了祖辈无忧无虑、漫山散步的悠闲日子,开始养膘、锻炼,长成了一只只农牧民群众心心念念的脱贫致富羊。如今,一只岗巴羊8个月便可出栏,给合作社带来效益的同时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把羊和草场入股到合作社里,家住在合作社附近扶贫搬迁房的确列再也不用跟着羊群风里来、雨里去的满山跑。确列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将家中的20只羊入了股,第一年有1800元的分红。不再需要放羊的他自学了电焊技术,2019年一年打工就挣了4万元钱,同时还添置了一辆运输车当上了“小老板”,雇了个司机开始跑运输,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图为确列在合作社内
据了解,接下来合作社将延伸产业链条,下设畜产品加工社、劳务输出社、生态环境社等分社。充分利用贫困户富裕劳动力加工羊毛、奶渣、酥油等副产品,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为农牧民群众脱贫不再返贫提供保障。(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如果说牦牛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宝贝”,那么斯布牦牛则是“宝贝中的宝贝”。[详细] -
海拔4316米高原上的生猪养殖基地正式开工
6月6日,位于海拔4316米的萨迦县址休乡乃夏村举行了萨迦农业园开工奠基仪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