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0 > 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 > 本网独家

国门口的达曼兵

蒲津;郭东东;王巍巍 发布时间:2020-09-19 14:2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15年4月25日,刚满18岁的达曼人巴桑正和同伴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沟的山上挖药材。突然,地动山摇,落石纷纷。“山上的老鼠纷纷出洞,到处乱跑,我和同伴跑下山后,看到村里很多房子都塌了。”巴桑回忆说。

  这场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巴桑。

  地震过后,巴桑看到部队的直升机飞来飞去,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物资,很快村里到处都是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们在废墟上奋战,抢救生命,转移安置当地群众。当时的巴桑心中坚信,有军人的地方,就有依靠,他从军报国的梦,就像吉隆沟散不开的云雾,久久环绕在山间谷底。


图为战友教巴桑写汉字 摄影:王巍巍

  萌芽

  修葺一新的房屋,屋顶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宽敞的村民广场,达曼村就在蜿蜒曲折的216国道边上。今年刚刚完成的投资约300万的达曼村边境小康村民房改造工程,将达曼村打造成了吉隆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的后裔”。高挺的鼻梁、深陷的眼窝是达曼人最为显著的样子,他们2003年加入中国国籍,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公民”。


图为巴桑和家人在一起 摄影:郭东东

  “时间倒退十几年,那时的生活不能想象。我们没有国籍,很穷,小时候都没有见过面粉,父亲主要给当地藏族居民放牧、打杂,母亲会酿青稞酒,拿出去卖,一家人靠这些获得微薄收入。”巴桑回忆说,“现在政府帮忙建了合作社,村里的收入渠道多了,苦日子过去了。”

  “连队改变了我的命运。”这句话巴桑时常挂在嘴边。地震过后没多久,巴桑主动报名参军,他成为达曼村首位军人,也是部队第一个达曼兵。新兵下连队,巴桑恰好被分到了吉隆边防连。此时的巴桑不会说汉语,也不会写汉字,这让他在连队的训练和生活“举步维艰”。

  “班长让我去拿个晾衣架,结果我搬过来一把凳子。我听不懂汉语,日常训练只能跟着其他战友做。一个班的人每天都在帮我,教我说普通话,教我写字,他们教我的第一字是中,第二字是国。”巴桑说。


图为巴桑正在参加军事训练 摄影:郭东东


图为巴桑正在参加军事训练 摄影:郭东东


图为训练完后,巴桑给战友们唱藏语歌曲 摄影:路建

  很快,巴桑能用汉语和战友简单交流了。一个班的战友情同手足,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氛围中,巴桑也逐渐成长起来了。为了能跟上连队训练的节奏,巴桑经常跟同年兵请教。有时,大家中午不休息,专门带着巴桑,针对他听不懂、学不会的项目,进行加强训练。

  巴桑的军事技能虽然跟上来了,但让他担忧的是,他识字不多,会写的汉字屈指可数。“我的理论水平很弱,平常学习和参加专题教育活动,会很吃力。”巴桑坦言。

  “但在部队,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互相交流,他们给我讲了很多他们家乡的事,跟他们聊天,我知道的事也多了。比较兴奋的是,我现在会说普通话了,啥也能干了,以前在连队我啥都不会干,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的命运转向了。”巴桑说。

  如今,达曼村参军报国的青年已经有8人。他们像巴桑一样,在加入中国国籍前,受尽了苦日子,入籍后他们身后有了祖国,苦尽甘来,这些年轻的达曼兵将青春挥洒在雪域边关,书写着赤诚的报国梦。


图为吉隆边防连官兵正在进行军事技能训练 摄影:路建


图为吉隆边防连官兵正在进行军事技能训练 摄影:田辉

  向导

  从小在吉隆沟长大,巴桑对这里的地形和气候很熟悉。作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吉隆边防连一名戍边战士,参军5年,巴桑凭借达曼民族游猎的天生优势,参加过无数次巡逻任务。每次巡逻,巴桑都主动走在前面,查看地形,注意山体有无落石,他会说藏语,还要负责跟当地群众进行沟通。

  “就在不久前,巴桑带着大家成功规避了一起泥石流危机。雨季的吉隆沟几乎天天下雨,官兵们在巡逻途中,会经过两段容易滑坡地区,巴桑在前面探路,他凭借经验判断,很可能会有泥石流。大家在巴桑的带领下,跑步通过。我们通过没多久,就看到身后泥石流落下来了。”连长代怡说。

  在代怡眼中,每次巡逻,巴桑都是队伍的“向导”。“有时巡逻到远一点的界碑,巴桑还要负责寻找水源。连队几条巡逻路,都要穿过原始密林,林中有野猪、狗熊出没,每当这时,巴桑就带着防爆器材,在前面驱赶,为大家开路。”


图为巡逻途中遇到塌方,巴桑和战友们帮助公路抢通工人 摄影:郭东东


图为巴桑和战友们通过塌方乱石堆 摄影:徐治国

  48号界桩位于吉隆口岸,在国门口,这座界桩就是中国的象征。官兵们每隔几天就要过来巡逻一次,平常从连队到口岸,乘车也就40分钟左右。但雨季的吉隆沟,塌方随处可见,官兵们每前进一步,时刻要关注沿线山体情况。

  不久前,官兵们大清早再次向国门口的48号界桩进发,巴桑这次主动要求参加巡逻任务。出发20分钟左右,通往口岸的路又被塌方堵住了。巴桑在塌方现场跟当地公路抢通部门的人沟通后得知,前一天晚上暴雨连连,导致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带下来的乱石和粗大的树干挡住了去路,塌方面积不大,现在挖掘机正在作业,跟当地人员沟通,他们说预计下午能抢通。” 巴桑爬上塌方的乱石堆观察后,跑回来跟带队的副营长张为鹏报告情况。

  塌方导致山上一颗大树倒下,横在乱石中。看到当地抢通工人艰难地移动着树干,巴桑和战友们主动上去,帮助工人们挪开树干。随后,张为鹏叫官兵们集合,他们分析了现场情况后,决定爬过塌方点,徒步到48号界桩。

  此时,距离吉隆口岸48号界桩还有几公里路途,虽然前方的路都是柏油路,但是路边激流怒吼,山上落石不断,即使之前参加过几次巡逻任务的老兵,依然时刻保持着警惕。

  巴桑看到沿途到处都有塌方的痕迹,有些路段遍地乱石,加之前一天晚上下过暴雨。巴桑边观察边走,他判断山体有松动和落石的地方,都会提前发出警示,带大家跑步通过,以防万一。


图为巴桑和战友们跑步通过危险路段 摄影:张钊

  宣誓

  吉隆口岸位于吉隆镇热索村,海拔1800多米。雄伟的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热索桥旁边,红色的国徽格外醒目。四周绿色围城,山涧谷底水流奔涌向前。

  疫情期间,口岸暂时关闭,官兵们戴上口罩,通过海关大楼,抵达48号界桩。“我们连队的海拔是2700多米,口岸的海拔只有1800多米,这条巡逻路,海拔落差将近1000米。”张为鹏说。

  48号界桩就在热索桥旁边,一条山涧,分开两国,界桩上大写的中国二字,被吉隆沟雨季频繁的降水一次次冲刷着,巴桑和战友们重新给“中国”描红,并拔除界桩周围的杂草。

  高山峡谷间,这位来自达曼的兵,和战友们举起国旗,庄严宣誓。在巴桑心中,祖国是整个达曼人强大的后盾,他们加入中国国籍不久,国家斥资兴建达曼新村,第二年,村民们集中迁入新居,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巴桑每次听母亲讲起这些,都热泪盈眶。而每一次的巡逻任务,每一次宣誓,巴桑都铭记在心。巡逻官兵集体宣誓结束后,巴桑蹲在48号界桩旁边,叫战友给他拍照。巴桑这时才吐露心声,他准备今年退伍,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巡逻任务,守护国门。


图为官兵们即将到达48号界桩目的地 摄影:路建

  距离他第一次参加巡逻任务,已近6年,此时巴桑的泪水充盈着眼眶,这位亲密的战友选择离开,大家一时语塞了。

  巴桑动情地说,加入中国国籍时,当时7岁的他对于“中国”的理解还非常模糊,在部队的日子里,他对家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部队塑造了他,让他有责任和担当去更好地照顾家人。

  “以后想自己多干一点活,不能一直靠着国家,要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巴桑说。(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蒲津 郭东东 王巍巍)

  
图为巡逻官兵集体宣誓结束后应巴桑要求合影 摄影:郭东东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