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0 > 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 > 相册回望

【新时代 边疆行—西藏篇】告别苦日子 走向新生活

朱楠 晋巴次成 发布时间:2020-09-19 16:41: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5050米,距离岗巴县城11公里,离边境线直线距离5公里,有7处通外山口,被称为“中印边境第一村”。高海拔、气候恶劣、远离中心城区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吉汝村的发展,也成了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据悉,以前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羊,即使只养10只羊,也得有人专门跟着。很多群众家里只有一个壮劳力,天天围着羊转。经多次详细调研后,上级部门鼓励村里成立了同心固边专业养羊合作社,群众以自家牲畜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实现集中养殖,年底按股分红。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养殖合作社与劳务输出合作社相互促进,极大地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08.jpg
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记者 晋巴次成 摄

  近年来,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吉汝村出现了一系列喜人的新变化,具体表现在: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8人,实现了全面脱贫;2018年,该村实现“十项提升”工程全覆盖;2019年,吉汝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1500元。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12.jpg
次旺顿珠和妻子措姆。 记者 朱楠 摄

  48岁的次旺顿珠是吉汝村村民,有着生意头脑的他早在18年前就经营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商店,生意不错,商店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近几年村里实施小康村建设工程,外来的施工人员多了起来,次旺顿珠又顺势办起了茶馆。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16.jpg
措姆在自家商店整理售卖物品。 记者 朱楠 摄

  “房子是2015年修建的,面积400多平方米。二楼是用来生活起居,一楼是自家开办的商店和茶馆。”次旺顿珠黝黑的脸庞绽出满足的微笑。2019年,次旺顿珠的家庭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20.jpg
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措姆脸上笑开了花。 记者 朱楠 摄

  闲聊期间,次旺顿珠指着客厅摆放的相框里的一张张照片,向“新时代 边疆行—西藏篇”网评引导线下活动采访团开心地介绍起来。“这是10年前我们家房子的模样,这是我的两个女儿,这是我们一家人过藏历新年的时候拍的……家里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我感觉心里甜滋滋的。”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24.jpg
次旺顿珠通过照片向记者介绍家庭生活的变化。 记者 朱楠 摄

  次旺顿珠的大女儿在仲巴保险公司工作,小女儿白玛德吉是村医。2019年,他将家里的30多只岗巴羊托管给了村合作社集中饲养,日子过得既轻松又惬意。“以前天天都要想着羊是冷了还是饿了,还要雇人放羊,现在收入没少还省心多了,这样就有更多的精力做其他事情了。”次旺顿珠说。

  “国家给了我们不少好政策,帮助我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幸福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来提升生活质量。”次旺顿珠乐呵呵地说。

微信图片_20200919122629.jpg
措姆拿出自己制作的奶渣招待客人。 记者 朱楠 摄

  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不断提高的家庭收入、日益合理的饮食结构,还有逐渐改善的生活环境。 次旺顿珠家客厅摆放的几盆绿植格外显眼,曾几何时,在海拔5050米的吉汝村能看到的植物只有向阳坡地的草,矮矮的。如今很多村民家中都搭起了阳光房,大家陆陆续续养起了花,栽种了树,让原本单调的生活环境更加多姿多彩,平添了几分温馨。

  行走在如今的吉汝村,道路直通农户家门口,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活动广场设施俱全,一派幽静宜居的农村新气象。

  随着“中印边境第一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内地游客常常慕名而来。以前冷清的边境,多了不少外地的面孔。“我们现在正在规划旅游产业,比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让内地来的朋友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里一样,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吉汝村党支部书记普布索朗满怀信心地说。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