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情系晴隆 > 扶贫成绩单

【统战新语】【脱贫攻坚•定点扶贫】中央统战部帮扶贵州晴隆,“扶贫车间”保就业!

发布时间:2020-07-20 08:58:00来源: 统战新语


图为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阿妹戚托小镇的搬迁民众在附近的鞋厂工作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阿妹戚托小镇,记者采访时看到一家制鞋厂房内,上百台针车同时作业,工人们在各流水线上有序忙碌着。

  “鞋厂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正在全力赶制今年的第一笔出口大单。”晴隆山水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许尔武告诉记者,这笔18万双价值16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鞋品即将于6月下旬送往欧美市场。

  上述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外贸鞋品、服饰和民族手工编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营业务为海外品牌商代工制鞋,产品远销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这家做外贸的企业为何出现在中国西南腹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里?这一切源于贵州的“扶贫车间”。

  贵州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为实现搬迁民众稳得住、能致富,贵州近年来努力在各安置社区建立产业园区,引进企业,让搬迁民众在家门口就业。

  阿妹戚托小镇是深度贫困县晴隆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可容纳安置8000人。学校、医院、产业园区、休闲广场……随着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今的搬迁安置点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

  2019年初,晴隆县通过招商引资将总部位于贵州兴义市义龙新区的山水鞋业公司引进社区里,8月正式投产。该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占85%以上,被搬迁民众形象称为“扶贫车间”。

  从田间劳作、外出务工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越来越多搬迁民众逐渐适应了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杨丽燕是2018年7月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她说:“一开始搬迁的时候心里总是担心搬迁到这里后没有了土地生活怎么办。而搬来后这些担忧完全没有了。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也在家门口上学,这一切的变化以前从未想过。”

  杨丽燕告诉记者,她现在鞋厂上班,每个月是2800元的保底工资,每月按计件算,努力一些一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许尔武说:“制鞋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不很高,搬迁民众通过培训后很快便能正式上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加之愈加便利的交通以及政策的支持,正是该公司选择入驻搬迁安置点的重要原因,也是公司发展看中的优势所在。许尔武继续说到:“不用担心找不到人,也不用担心用工荒,公司有更多精力去开拓市场。”

  同样在搬迁安置社区里的贵州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也和山水鞋业公司一样,成功闯入海外市场。该公司总经理罗建介绍,公司目前是贵州省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厂之一,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生产、销售、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企业,业务遍及中国整个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

  罗建说,公司现有员工236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45人,是一家实实在在的“扶贫车间”。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就业则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力保障。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已全面完成实施搬迁188万人,为让搬迁民众扎根下来,持续增收致富,贵州将就业保障作为搬迁工作的重要环节。

  贵州通过巩固外出务工就业、促进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有条件家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等方式,不断稳定搬迁民众就业,实现每个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

  如今,走在贵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成为了标配。中央统战部挂任晴隆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昂翁洛布表示,“扶贫车间”闯入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业务发展,不仅增强了本地产业“造血”功能,带动相关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而且为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就业增收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据贵州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户均就业1.62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