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永远跟党走 > 建党百年与统一战线

【统战新语】【建党100周年】宋庆龄:临终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1-06-21 09:50:00来源: 统战新语

  在革命、建设、改革大潮的洗礼下,众多爱国民主人士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亲密无间、真诚合作,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和实践,毅然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依归。回望这一个个人物、这一篇篇故事,不仅见证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献身国家时的坚定信念和关键时刻的历史抉择,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回望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携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当前,在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也必将共同擘画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宋庆龄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完婚,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曾当选为国民党第二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

  在统一战线发轫之初,宋庆龄就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计个人安危奔走呼吁,不畏重重困难凝心聚力,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积极努力。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她就完全赞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力协助孙中山先生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她认为:“孙中山在他的革命三民主义中加上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才是真正的新三民主义。”

  当孙中山先生这一时代巨星陨落以后,她强忍巨大悲痛,坚决继承和捍卫“新三民主义”,促使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继续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决定。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之日,她发表“七一四声明”,抗议国民党右派违背孙中山的革命原则。1932年她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和保护了一大批革命者、爱国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的危急关头,宋庆龄同志挺身而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支持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强调“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争取最后的胜利”。她耐心说服国民党上层人士联共抗日,主动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接触穿针引线;针对西安事变、皖南事变等发表声明,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和意见;积极争取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的同情和支援,为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她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抗战部队筹集药品及其他急需物资。对于宋庆龄在抗战期间对陕甘宁边区所做的各项事情,毛泽东后来写信对她说:“你对我们的帮助,是没有办法可以形容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面内战爆发,宋庆龄同志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开展“反内战、反独裁,要团结、要民主”的斗争。1946 年,她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强烈谴责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争取建立人民民主制度。

  1949年9月,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在会上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宋庆龄伟大光辉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入党经历。1950年3月,宋庆龄第一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入共产党的心情。中共中央在收到宋庆龄的信后,暂未作明确答复。1952年10月,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决定直接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甚为感动,他对宋庆龄真诚地表示:“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因为你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在革命战争的时期,实际上你已经是我党优秀的领导者之一。今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你,有些事情我们党内的同志做不好,你做却很合适……所以还是留在党外好。”1957年4月,宋庆龄向当时正在上海的刘少奇当面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刘少奇回京后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讨论研究后更倾向于宋庆龄继续留在党外,以便其为党工作。宋庆龄听完意见后,表示理解和接受,此后没再正式提入党要求。

  1981年春,88岁高龄的宋庆龄身患重病。当被问到是否还有入党想法时,在病榻上已无法说话的宋庆龄连连点头。为此,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通过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发出《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在宋庆龄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