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3 > 2023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 > 媒体看青海

【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风雨兼程七十年:莫河骆驼场的昨天与今天

发布时间:2023-07-18 10:4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莫河骆驼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西南约18公里处,前身是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成立的“西藏运输总队”,曾为西藏的和平解放、青藏公路的建成及柴达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俯瞰莫河骆驼场 青海新闻网供图 

  风雨兼程霜满路

  时间回到1953年春天,进入西藏的3万驻藏部队遇到粮食短缺问题。当时的西北军政委员会临危受命,组建西藏运输总队,每头骆驼驮上150公斤左右的面粉,分头向西藏进发。由于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粮食运到拉萨时已消耗了近一半,这批2.8万峰进藏骆驼损失三分之二,驼工也有30多人牺牲。

  而今退休在莫河为数不多的老驼工们,还能描述出当年残酷而壮烈的情景:从香日德到西藏北部草原的黑河(今西藏那曲),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上千公里运输线上,每天天不亮就起程,下午高原上刮起大风,就必须找个避风的地方。夏天常常冒着风雨前进,冬天经常与暴风雪搏斗,沿途还有不少沼泽、流沙……据记载,西藏运输总队运粮援藏期间,平均每运进西藏5袋面粉就有1峰骆驼死亡,驼工每向前走500米,身后就要躺下七八峰骆驼。驼队数次进藏,运粮援藏……途中骆驼倒下数万,政委慕生忠有了修建公路的想法,依靠驼峰不是办法,要解决西藏的运输问题,非通公路不可! 

  1954年5月11日,经过动员,由24名干部,1200多名驼工组成6个筑路工程队,拉开了修筑青藏公路的大幕,仅七个多月后,横越“世界屋脊”、1283公里的简易公路通车。驼工、解放军战士和科技人员大力协同,用血肉之躯力克艰苦条件,勇创世界公路史上的建设奇迹,但有些在筑路过程中逝去的前辈,时至今日我们也未曾知道他们的姓名。他们一路绘制的地形图成为修筑青藏公路重要、直接参考,这才有了7个月零4天高原筑路的奇迹。 


陈列馆中的文物 摄影:张亚男 

  1955年,西藏运输总队撤销,转制为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场部设在都兰,后迁至莫河。时光荏苒,当年的筑路大军早已不在,但是青藏公路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外景 青海新闻网供图 

  赤诚丹心照汗青 

  莫河驼工在驼铃声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形成了令人感奋的驼工精神。 

  ——赤心执着的爱国精神。赤胆忠心、为国效力的执着是驼工精神的灵魂所在,是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莫河驼工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为进军西藏、民族团结、巩固西南边陲、开发柴达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颂歌。 


陈列馆中的文物——第一面扛进拉萨的五星红旗 摄影:张亚男 

  ——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为稳藏固疆、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莫河驼工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和无悔的生命选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异乡,奉献给了祖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精神注入特殊的基因,这就是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 

  ——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莫河驼工自1951年开始承担进藏部队物资的运输、护送十世班禅进藏、千里驰援西藏等任务时,涌现出许许多多守望相助、成就大家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莫河驼工身上体现的脚踏实地、艰苦肯干、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标识。 


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外景 摄影:张亚男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莫河驼工的第三代、第四代,传承着祖辈熔铸的莫河驼工精神,书写着新时代莫河骆驼场新辉煌。 

  昔日的不毛之地早已焕出新颜,处处都透着浓郁的凝聚力——柴达木精神。2019年公司化改制后的莫河驼场入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目前,驼场共有土地面积47.2万亩、盐湖面积3052.5亩。驼场目前主要经营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经济林开发利用、湖盐露天开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产业。 


莫河驼场礼堂 摄影:张亚男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从当年修建青藏公路牺牲的无名驼工英雄,成为有名的英雄。”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馆长张存虎眼中闪着泪光。一份份泛黄的文件、一件件陈旧的文物,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充满激情的日子,让每个来参观的观众感受着莫河驼场跳动不息的脉搏。“驼场将1.5万亩耕地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10517亩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4483亩用于种植高产饲草料。我们现在是国家级柴达木双峰驼种质资源保护场,根据草场的承载量,场内保留的骆驼数量不会超过1000峰。”张存虎说,畜牧业是驼场的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以种草养畜、牧繁农育的方式,生产销售农畜产品。 

  莫河驼场充分利用丰富的盐湖资源,开发销售工业盐,产品主要销往宁夏、内蒙古等地。同时以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结合独具魅力的高原风光和农牧业优势,成功打造了莫河驼场丝绸路上新驿站、驼园观赏点、红色历史宣传教育基地、牦牛茶卡羊文化观赏景点、特色餐饮服务区等,形成了以旅游观光、民宿、农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亚男)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