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成年人用好互联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近日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部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互联网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空间,但一些违法和不良信息也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防止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沉迷网络等,都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构建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机制。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沉迷网络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条例》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建立完善防沉迷游戏规则,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来说,能否增强用户黏性是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这与防止用户沉迷天然矛盾。为此,《条例》针对一些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提出了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制定专门的平台规则等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条例》并未单纯地将未成年人定位为被保护者,而是视为重要的网络使用者,充分尊重其用网权利。《条例》中所有的保护措施都是着眼于支持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用网,明确规定严禁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干预。这是新时代立法理念进步的体现。
《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与综合性法律、未成年人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配套司法解释等,共同构建了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法治屏障。
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实施。《条例》施行后,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应积极履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监管和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有问必答!@未成年人,8个问题助你安全上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唤醒网络DNA的“N+1”个问题新鲜出炉。…… 小孩提问,大人回答。[详细] -
三大背景、两大议题、六大亮点——专家详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在网络空间当中,如何实现未成年人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的平衡,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来支撑。[详细] -
三大背景、两大议题、六大亮点——专家详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专家详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