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强音;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放眼神州,新的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蔚为大观,处处呈现出“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复兴气象。
激扬自信自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上海市兴业路上,中共一大会址朴素庄重。虽已值冬月,但参观者络绎不绝。“党的奋斗历程给我无穷力量”“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留言簿上真情滚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我倍感振奋,也深知责任重大。”从北京回到上海,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就和同事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展览讲解词、策划青少年教育活动,“讲好建党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变。接下来,要创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为广大参观者、学习者补足‘精神之钙’。”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从《红色的起点》到《铁流东进》再到《抗战中的文艺》,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话剧院创作推出一系列优秀话剧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话剧舞台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把时代精神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持续创作出更多聚焦重大主题、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
2022年4月7日,根据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新创话剧《铁流东进》主创人员在发布会现场合影。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需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邢丹鸿说,“我们策划推出了一批特色新媒体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百姓故事、让百姓讲故事,以形象化报道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当地文化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编排文艺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何勇祥说,“目前,石泉已建成县中心、镇所、村站、集中安置小区实践点四级网络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巡演、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广大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2022年11月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讲二十大精神。新华社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台上情深动人,台下热泪盈眶。不久前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大型原创话剧《桂梅老师》,11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驻场演出,这部以“燃灯校长”张桂梅为原型的话剧几乎座无虚席,观众连连叫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必然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说,“我们正在广泛征求观众意见,打磨反映云南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话剧《澜沧水长》,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每一部作品,丰富观众精神世界、振奋人民精气神。”
故事取材于群众日常,反映群众真情实感,小品《疫“懂”的心》最近喜获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创造。”小品主创之一、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的张雪枫深有感触。
这是2021年4月8日拍摄的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星城长沙,浏阳河边,4000余家视频文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这段时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一直忙着向园区内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栏山人’坚持‘文化+科技’的发展路径,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等项目,努力实现技术服务内容、内容服务人民。我们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邹犇淼说。
冬日的富春江畔,“富春山馆”里人流不绝。这一巨大的山形建筑群由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组成,是当地一处文化地标。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成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家城市书房、3家乡村博物馆等,更多人有了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综合文化新空间。
2022年7月2日,居民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硅谷社区的“合之舍”书房的影视厅内观看电影。该书房是银湖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示范点位。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打造文化强区提供了指引。”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蒋建军说,接下来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触达水平,让文化浸润城市,全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坚持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擘画壮美山川,彰显文化气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明确方向。
连日来,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各地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这是2021年6月16日拍摄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一座专题性、标志性博物馆,去年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近来人气更旺,周末预约门票经常“秒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要抓住机遇,以优质展览和分众化公共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时间、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的整体性表达,努力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富有时代特色、彰显国家精神的文旅融合标志性工程。”博物馆馆长郑晶说。
泰山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入冬以来,依托智能网络打造的泰山智慧景区,让游客游览更觉舒适便捷。
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说:“我们正全力做好泰山文化‘两创’工作,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泰山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特别是重点抓好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各种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苗族绣娘杨文丽整理苗族服饰(2021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地处贵州乌江源头水域的化屋村,掩映在山水之间,恬静而美丽。化屋村非遗工坊里一片忙碌,绣娘们飞针走线,正赶制一批民族服饰订单。
“非遗工坊曾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随着化屋村成功脱贫摘帽,非遗工坊有了新使命,就是在不断吸纳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传承和发扬刺绣、蜡染等苗族非遗文化。”黔西市化屋村非遗工坊负责人杨文丽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要坚持‘守正’,掌握最正宗的苗族传统手工技艺,这是苗绣的‘魂’;同时还要‘创新’,结合市场新的消费需求融入新的设计理念,让传统苗绣更时尚。”
将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搬”到江南水乡,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演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作为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向世界展示美轮美奂的石窟宝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这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扎实研究。”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武发思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科技水平,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建成文物保护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科技力量解读敦煌文化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
视频记者:刘思远、万芃琦、龚联康、喻珮、毛俊、郭杰文、袁慧晶、屈彦、金剑、陈旺
海报设计:潘红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绿了草原 美了家园
初冬时节,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当洛乡,驱车行驶在乡村公路,无论是沿线广袤的草场,还是目之所及的远山,都被一层泛黄的草甸覆盖,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大片的黑土坡。 [详细]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守住为乘客服务的初心 当好百姓的“专职司机”
11月11日上午,湖北襄阳城区一处公交车停车场内,不时响起掌声——党的二十大代表、襄阳市公交集团驾驶员熊会萍正利用工作间隙,向同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气氛热烈。 [详细]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走进宝武马钢 体验智慧新工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设备远程运维、5G等技术的应用,把握机遇,勇于创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