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新语】【观点】西藏寄宿制教育,有什么问题吗?
“西藏的寄宿制学校确实解决了西藏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这两个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在谈到西藏寄宿制教育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对“统战新语”说。
扎洛曾是西藏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的30年来一直从事西藏发展问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在西藏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以解决此前就近办学规模小、质量欠佳等问题。”他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西藏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原因。
“西藏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建立,是为了解决居民居住分散、高山峡谷密布的复杂地理环境等造成的现实困难。”扎洛表示,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特殊地理条件限制之下,学生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上学的困难极大,也正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入学率低的问题过去曾一度困扰西藏的农牧区教育发展。
西藏民间谚语有云,“好的东西易于引起无端抹黑”。在西藏寄宿制学校议题上,西方社会的恶意攻击就恰恰印证了这句话。
针对无端抹黑,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乌斯宾斯基认为,西藏的寄宿制学校“并不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上,中国在推进西藏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和成绩,西藏儿童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提升显著。
中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占总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当前,西藏已建立起一个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从1985年开始,西藏实施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农牧民子女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2012年,西藏又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如今,西藏青壮年文盲率降至约0.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严金海在“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说,如今,西藏基本消除文盲,全面建立15年公费教育体系,在中国都是独有的。
乌斯宾斯基结合本国情况表示,“在俄罗斯,不少民族的儿童都会上寄宿制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不同民族的孩子都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乌斯宾斯基看来,寄宿制教育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需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平衡,既保证民族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能让民族文化得到充分的保护及发展。
中国藏研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星雨曾多次赴西藏进行实地调研,她在当地的寄宿制学校看到,课程设置中的藏语文和汉语文课程比重相同。一些地方的学校中还设有藏语敬语学习的有关课程。此外,全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均有藏戏、藏文书法、扎年琴等藏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或社团活动。
“西藏寄宿制学校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家庭自主选择走读或寄宿的权利,也非常重视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扎洛认为,西藏寄宿制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促进了西藏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广大的农牧区居民,通过寄宿制学校,与城市孩子共享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化解了西藏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统战新语】【重磅】汇聚磅礴力量 同心勇立潮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统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8月17日,《汇聚磅礴力量 同心勇立潮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统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在《浙江日报》正式刊登。[详细] -
【统战新语】【观点】“以西方利益看西藏,这一点他们从没变”
藏学,在普通民众眼中颇显神秘感、小众化。但在学术界,正如季羡林、任继愈等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言,藏学已是世界上的一门显学。[详细] -
【统战新语】【观点】“西藏”的英译是“Tibet”吗?
但,在境外使用“Tibet”一词代表“西藏”的大量语境里,其引申意不仅包括西藏,还涵盖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