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组织有序,酒店专班点长指挥得当,部门协同配合默契,演练效果有明显提升,达到了此次演练的目的。”在11月6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现场指挥部工作调度会议上,运动会后勤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说。
民族体育盛会,后勤保障先行。在运动会的筹备进程中,后勤保障工作虽不常显露于台前,却默默推动着整个赛事的顺畅运转。
“后勤工作是细微且庞大的工作。通过两次合成演练,我们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将纾解堵点、解决问题落到实处。”后勤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温馨”“高效”是运动会后勤保障的关键词。运动会充分发挥三亚旅游城市的优势,整合酒店、餐饮、交通等资源,为运动员和来宾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接待酒店,后勤保障指挥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同时,根据不同代表团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餐饮保障:安全到位,供应充足
离盛会开幕时间越来越近,在运动会各大场馆、场地内,演职人员们正紧锣密鼓地加急排练中。每到饭点,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总能准时准点地送到他们手中。
“从早餐到夜宵,我们都准备了丰盛的餐食,确保演职人员吃得饱、吃得好。”11月8日,三亚环农集团南新物业公司经理黄小龙介绍,该公司所参与保障的三亚人才创业基地保障点共负责2000名演职人员饮食。
“演员们很辛苦,我们要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饭。”黄小龙表示,该企业建立起专车送餐机制,为分散在各场地、场馆参加排练的演职人员们送去足量餐食。同时,在三亚人才创业基地保障点,食堂从每天6时至22时30分对进驻演员开放,每日供应四餐,确保不同排练时间的演员们都能吃上热饭。
运动会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据运动会后勤保障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运动会期间,将全部采用自助餐形式保障用餐,目前已经完成了菜单制定。为了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运动会制定了接待酒店食材供应执行方案,筛选合格食材供应单位,设置食材专仓,对运动会期间的食材将实行统一验收、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确保“贮存规范、配送规范、安全可靠”,确保运动会期间使用的食材“供应充足、来源可溯、质量合格”。
“我局食品安全保障岗位人员已入驻各大接待酒店,定时定点进行食材快检、人员培训、设备检查,并全程监管食品加工全过程。”三亚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局已对涉及餐饮服务的42个点位完成逐一检查,包括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等环节,并完成了第一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我们还将食品安全保障岗位人员融入了各接待酒店应急指挥体系,服从点长调度,不断提升保障能力。”
“我们严格把控食品保障各个环节,规范每道程序,确保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三亚环农集团乡发公司副总经理何俊燕说,作为赛会餐饮保障单位,该企业对食材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强化场所消毒和从业人员管理,对每批食材进行检测,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并实行统一配送,确保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住宿出行:贴心温馨、畅行无忧
“当前,我们确定了红树林酒店等25家接待酒店,共有客房9200间、床位15347个。目前已确定了各代表团、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嘉宾、赞助商代表等的接待酒店安排,并完成了各代表团房间的预分配,明确了接待酒店的功能用房设置。”在运动会倒计时30天新闻发布会上,后勤保障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确保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各方积极筹备住宿保障工作,力求为参会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据了解,接待酒店均经过严格的比对和筛选。“距离方面,要求酒店距离比赛场馆和主要活动区域距离适中,节约运动员和观众的出行时间。”后勤保障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接待酒店还必须满足无安全隐患及责任事故的标准,并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目前,各酒店均已配备卫生室,能够为入住人员提供全天候24小时接诊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创新性地设立了‘医疗官’制度,其作为三级指挥体系中关键的上传下达枢纽,将以更加灵活、高效的运作模式,为运动员及参会人员提供更为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充分汲取省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办赛经验的基础上,本届运动会构建起更为简洁、高效的三级指挥体系,确保医疗救护与疾病诊治能够做到及时、温馨且高效,全方位为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通过两次演练,我们将点长责任制不断完善,确保点长在后勤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强。”后勤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透露,第一次合成演练总结会议后,该中心进一步推动点长责任制落实。在第二次合成演练中,各酒店接待服务保障点长已经能够做好对内对外的衔接工作,围绕迎送、接待、住宿、餐饮、会务、交通运输、安保、应急等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和资源调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迅速,绝不各自为战,做到权责统一。
“我们将全力以赴让参会人员吃得安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后勤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