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home

从西北大漠到天涯海角 新疆农民逐梦麦热球

发布时间: 2024-11-28 15:06:00 来源: 新华网

  “我们的表演比赛真是酣畅淋漓,其他代表队的表演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在海南三亚,结束了麦热球表演比赛后,新疆队队员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感慨道。

  现年32岁的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是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萨依巴格村的一名农民,世代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绿洲上。他和来自于田县各行各业的队友们为了参加本届运动会,先从于田乘坐20个小时火车到达乌鲁木齐,在休整一晚后又搭乘航班飞行五个多小时,最终才在第三天下午抵达三亚。谈到来到三亚的目标,阿卜杜拉艾孜则笑着说:“我想认识不同民族的朋友,想看大海,想喝新鲜的椰子水。而且,我要在比赛里进三个球!”

  “麦热球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我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就开始玩。”阿卜杜拉艾孜则说。麦热球,又被称为“维吾尔族曲棍球”,是在新疆和田地区广泛流行的古老运动。规则类似于现代曲棍球,但是不设置守门员,把球打到对方球门里即为得分。2021年,这项运动(维吾尔族曲棍球)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阿卜杜拉艾孜则从很小就开始接触麦热球,在农闲时他常常和兄弟们打上几场麦热球。他说:“小的时候,爸爸教会我打麦热球,现在我要把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2019年,于田县首次组队亮相郑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得表演项目一等奖。这一次,阿卜杜拉艾孜则和队友们跨越天山终到大海之滨,他们头戴维吾尔族花帽在三亚的赛场上将麦热球打出一个个漂亮的弧线。阿卜杜拉艾孜则如愿达成了自己的比赛目标。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全国级别的运动会赛场上,再一次让大家看到了我们新疆的麦热球。”他骄傲地说。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在适应性训练后与吉祥物“吉贝”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在适应性训练中。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11月24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新疆麦热球队成员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室外表演项目开始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新疆麦热球队成员在适应性训练前讨论战术。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新疆麦热球队成员在适应性训练中为自己的球队加油。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11月24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室外表演项目中,新疆麦热球队队员入场。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24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室外表演项目中,新疆队球员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前右)在麦热球表演中。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在适应性训练间隙。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右一)在适应性训练中。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11月20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新疆麦热球队成员在适应性训练前讨论战术。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11月24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右)在麦热球表演前与队长吾买尔江·买买提明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先拜巴扎镇萨依巴格村,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在冬小麦田间检查滴灌带。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1月17日,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前右)和队友携带比赛装备从于田抵达乌鲁木齐站。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1月18日,新疆麦热球队成员在抵达海南省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后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11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新疆麦热球队在训练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在训练中。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左)在训练后和队友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左)和队长吾买尔江·买买提明在训练中。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左)和队友在训练中拼抢。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1月8日,在新疆于田县体育场,阿卜杜拉艾孜则·阿卜杜海娃尔(右四)在训练间隙和队友们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