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home

【宗山号角】梁俊艳:纪念江孜抗英保卫战 弘扬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 2024-07-05 20:1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7月1日,“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主题展”在西藏文化博物馆开幕,同时,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纪念江孜抗英斗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也顺利举办。两项活动共同聚焦,旨在深入挖掘与传播这段历史,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江孜人民的英勇抗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及其现实意义,中国西藏网记者特别采访了研讨会的受邀嘉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的梁俊艳研究员,共同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 

  
图为梁俊艳参观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主题展 摄影:隋艺斐

  记者:江孜保卫战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在西藏地方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梁俊艳:江孜保卫战是西藏人民抵抗英军入侵最重要的一场战斗。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约100天,也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西藏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宝贵财富。

  尽管西藏地方军队在武器、装备、后勤等方面远逊于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国侵略军,但西藏人民凭借正义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在抗英斗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英国人万万没想到,西藏人民能在江孜阻拦他们长达100多天。他们也被江孜人民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可以这样说,西藏人民在江孜视死如归的抗英壮举,狠狠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

  战斗中,藏军无比英勇,英侵略军军官瓦代尔写道:“西藏人在这次战斗中所表现的坚决、机智和英勇,对我们这些亲眼目睹他们袭击我们营地的人来说,不足为怪。说西藏人不能打仗,这种荒谬的错觉应该彻底打消了。他们的英勇举世无双。”

  记者:英军在1904年侵藏过程中具备哪些优势,而藏军面对哪些劣势?西藏人民在反抗侵略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战斗意志?

  梁俊艳:当时,英军与西藏地方军队在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悬殊。19世纪的英国如日中天,在全世界建立起殖民地,可谓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持续不断地扩张侵略,令英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和战斗力上占有不言而喻的优势。其侵藏过程中使用的武器是新式山炮和第一代马克沁重机枪(射击速度每分钟最快600发子弹,最慢也能达到100发,是当时最先进的杀人机器)。英军不仅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装备和军需供应也极为优越,据记载,英军“防寒衣服极为整备”,如长短靴(四千一百双)、毛织袜(八千双)、毛织裤(八千双)、手套、背心、护目镜等一应俱全。

  而英国侵略的对象是腐朽没落、妥协退让的清帝国,是毫无任何先进武器装备可言的西藏地方军队和人民。这支非正规军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自备马匹和火枪的藏军,其余大多数是临时应征的农民、牧民和僧人。藏军使用的是火绳枪、弓箭、刀、矛、抛石器等极端落后的武器,穿的是破烂不堪的羊皮袄,没有辎重,装备衣食均需自备,加之藏军大半是民兵,缺乏训练,指挥失当,观念陈旧,迷信占卜等盛行。从武器、装备、后勤等多方面来看,这样落后的藏军在客观上根本无法抵挡英国侵略军。

  然而,武器固然重要,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却更为重要。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是正义的保卫家园之战,因此大家能够精诚团结在一起,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誓死捍卫家园。此外,藏军还曾多次在深夜对英军发起突袭,极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江孜保卫战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04年5月5日黎明,一支800人组成的藏军从日喀则赶到江孜英军大本营,发动了突袭。此次突袭险些令荣赫鹏丧命。藏军突袭虽然被打退,但却夺回了江孜宗政府炮台及附近几个村,形成对英军大本营的包围。5月24日,一支增援江孜的英军部队抵达,暂时改变了英军的困境。5月26日,英军集中兵力向东边帕拉村藏军阵地发动进攻。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后,英军最后占领了帕拉,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记者:在各民族共同抗英的过程中,涌现了哪些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可以给我们分享吗?

  梁俊艳:在坚守宗山城堡的最后阶段,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据西藏和平解放后江孜83岁的伟堆旺雄和68岁的奔巴次仁两位老人说:“藏军守住山,敌人不攻就不开枪,等敌人攻的时候就用火药枪、抛子(藏民放羊用的一种工具)和石头一起向敌人打。这样敌人围攻了几天仍然打不上去。藏军在山上不但毫不动摇地进行防守,而且还有时下山来摸袭敌人的营房。在这里守了1个月,山上的存水喝干了,他们就在晚上将人用绳子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吊下来取山下的一坑污水喝,最后污水也喝干了,就喝自己的尿。在这种情况下,藏军和民兵始终没有一人动摇。”但由于实力悬殊,在坚守一个多月之后,藏军和民兵一部分突出重围,转移到白居寺战斗,另一部分和敌人徒手搏斗,最后跳崖殉国。

  江孜保卫战传递出的不屈不挠、宁死不屈、誓死守卫家园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江孜人民通过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意志投入当地建设发展,把“红河谷”变成闻名遐迩的“西藏粮仓”和旅游胜地。江孜这座英雄城抗击英国入侵者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永不磨灭。西藏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这是最宝贵的精神力量,这种革命传统留下来的基因是能造就人间奇迹的。

  记者: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回顾这段历史?江孜保卫战有何现实意义?

  梁俊艳:如今120年已经过去,我们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当今国际社会,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局部战争从未中断,在美西方妄图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各族人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并非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纪念抗英战争,是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责任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也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此次举办展览和召开研讨会的用意所在。

  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藏备受列强觊觎,英国更是一手炮制所谓 “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为当代美西方“打西藏牌”,企图借所谓“西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埋下了伏笔,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开端。正因为英国两次武装入侵西藏,才有了后来培植亲英势力,多次将西藏地方从祖国分裂出去的企图,甚至也为今天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伏笔。本次展览,正是要揭露英国在20世纪初发动的这场武装侵略是如何大肆践踏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要歌颂西藏各族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舍生忘死抗击强敌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还要铭记抗英历史——铭记西藏人民为中华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展望未来,步入新时代,西藏人民将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记者:7月1日的学术研讨会上,您带来了怎样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本次展览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藏学研究和江孜抗英斗争历史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梁俊艳:我本次发言的题目是《文明的劫难:1904年英国对西藏文物的掠夺与反思》,主要针对英国在侵藏过程中大肆掠夺文物的情况,以及这些文物如今的分布情况等做一些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本次研讨会中,来自不同单位的相关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围绕抗英斗争的相关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他们有的从宏观视角入手,分析江孜抗英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中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也有从微观视角如探讨1904年江孜抗英与中英“藏哲”界务相关问题等研究,这种思想火花的碰撞必然对我们进一步加深相关研究、启迪思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主题展”精心呈现了一系列未曾公开的文字资料、地图及珍贵实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石。展览依托深入的实地调研,广泛搜集了新的文字记载、地图绘制及实物展品,还积极吸纳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术探讨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展陈设计上,巧妙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展示手法,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互动体验。展览中,不仅融入了多媒体展示技术,让历史场景跃然眼前,还展示了多个生动的个体案例,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生动展示各类藏品,并细述其背后的传奇故事与历史脉络,不仅加深了观众对展品的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爱国热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积极力量。(中国西藏网 记者/巫姗燕、隋艺斐)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