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十八军和平进驻西藏。1951年7月底,张国华、谭冠三率军指和西藏工委机关等共2500余人,翻越玛拉西山(今那曲市索县荣布镇与丁青交界处)后,来到索县荣布镇(时称吉若塘)。荣布镇自清代以来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集镇,它连接着那曲索县、丁青和昌都边坝三地。张国华将军住荣布镇三天,与当地人民结下鱼水深情。
十八军进藏的消息传到荣布镇后,镇上广大僧俗群众表示赞同和热烈欢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抢修尺荣沟等地的桥梁和道路,以实际行动支援张国华将军率官兵顺利进藏。据索县民委采访镇上老人阿旦、旦巴、加央、诺宗的口述史记载:当时荣布镇的200多名僧俗群众前往玛拉西山脚迎接十八军官兵。十八军到达吉若塘(即荣布镇)时,热登寺活佛旦增曲吉尼玛等上层人士向张国华将军敬献哈达热烈迎接,并要求张国华及解放军官兵住些日子进行休整。
次日,荣布镇僧俗群众商量道:“官兵们从远道而来,路途艰险,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应全力帮助入藏的十八军官兵”。首先,热登寺向十八军捐送50袋大米,群众选优500只羊卖给十八军,大力支持部队进藏物资供应。
张国华将军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政策,要求入藏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和“八项主义”,向群众高价照付了接收的大米和羊的钱。此间,张国华将军热心接见群众,在荣布镇的最后一天,张将军召集荣布镇热登寺和当地上层人士,向他们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详细宣讲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的具体内容。与会僧俗人士聆听后高度赞扬,表示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
张国华将军和十八军官兵在荣布镇的三天里,为群众做好事,向群众讲政策,官兵一致,军民团结,赢得了僧俗群众的拥护。如此,十八军和荣布镇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长久的情谊。
荣布镇十八军瞭望台 索南多杰 摄
1959年为平息叛乱,驻扎荣布镇的十八军官兵及从那曲、索县调来的解放军在荣布镇开始新修建了一条翻越聂拉山,经过怒江哈达湾直达边坝的简易公路。公里修通后,荣布镇等地各族群众自发组织运输队,用牦牛和马匹将急需军粮和物资渡过哈达湾。因这条简易公里为平叛做出突出贡献,而且在这个怒江渡口——哈达湾建立了军民鱼水之情,为纪念解放军丰功伟绩和军民情谊,把哈达湾渡口尊称为“巴宗楚索”,意为“英雄渡口”。(中国西藏网 文/冯智 本文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那曲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调研组”供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