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两路”会客厅】公路抢险保通工作今非昔比了!

发布时间: 2024-11-09 14:2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10月24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拉萨召开。让我们跟随与会人员讲述的“两路”故事,感受历经70年岁月,早已镌刻在高原的“两路”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书写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叫桑珠,是那曲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嘉黎养护段段长,一名普通基层公路养护人。 

  1995年,刚满18岁的我,接过了父母肩上公路养护的责任,正式了参加公路养护工作。此前的18年里,道班就是我自小长大的地方,公路养护也养育了我;此后的28年直至现在,公路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从一线养护工人到驾驶员,再到现在的工作岗位,我的成长也离不开与公路的点点滴滴。 

  
图为桑珠 摄影:王茜 

  28年里,我亲眼见证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公路养护人的实干奉献下、在各族人民的携手奋斗下,西藏的公路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璀璨夺目的动人成就。 

  在我小时候,西藏还没有“现代公路”概念,大多数道路都还只是简单土路,通行能力有限。工人们作业养护所用的工具也只有铁锹、十字镐,机械设备几乎没有。去路上作业时,家庭条件好的工人们还能骑自行车上班,而大部分职工只能靠走路上班。   

  
图为桑珠经历的某次抢修工作 

  1997年冬季,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一场大雪使得那曲境内大部分地方的交通发生中断,雪灾导致道路损毁严重,各族群众的出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养护段的硬件配置还跟不上,存在机械设备少、驾驶人员少的问题,我接到指令,开着养护段里唯一的推土机,赶往比如县、巴青县进行抢险保通。吃住都只能在推土机上,晚上回不了家,睡醒就投入工作,饿了就吃自己带的食物。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才完成了抢险保通工作。 

  如今,西藏的道路养护条件得到极大的提升,公路养护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道班工人需要付出的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各养护段都配备了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等大型机械。在工作保障条件上,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上下班都配备了班车接送,不用再害怕下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影响工作通勤。 

  抢险保通工作也今非昔比了。拿近年来一次抢险保通工作来说,和1997年那场雪灾抢险保通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0年6月,省道303线增索桥被洪水冲垮,通往尼屋乡及林芝交界方向的交通彻底中断,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当时由我负责此次保通任务,组织应急力量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大型机械设备的帮助下,仅仅15天抢险保通,道路就恢复正常通行。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公路养护工作人员,我还深刻认识到:养护公路更是养护精神、养护公路更是养护团结,民族团结也是公路养护事业的重要保障。 

  
图为桑珠和同事们在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70多年前,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中,11万筑路军民“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在崇山峻岭间修通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如今,筑路人的豪情壮志、养路人的牺牲奉献和各民族人民间的携手互助,在高原上共同铸就了永不褪色的丰碑,依旧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人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川藏、青藏公路修筑与养护,充满了各民族人民携手奋斗的身影,这是一部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可以说,民族团结就是我们公路养护工作的根基与重要保障。 

  
图为嘉黎公路段的员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二十多年的基层一线锻炼下,我充分体会到,保障好各族群众出行的“交通线”,就是守护好各族群众生活的“生命线”,就是筑牢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政治线”。每一次的抢险保通、每一次的群众反馈、每一次的职工交流,都在时刻提醒我,实干奉献、用心付出才是铸牢民族团结的“快车道”。来自各民族的养护段职工们拧成一股绳,守好每条路。我们也在用汗水和智慧,养好路、育好人,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繁荣的坚强力量之一。(中国西藏网 口述/桑珠 记者/王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