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4 >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 > 原创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扎洛:新型寄宿制学校是西藏最具比较优势的农牧区办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4-03-30 08:4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3月28日,在京召开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以西藏新型寄宿制学校为例,揭露美西方国家政治操弄和恶意抹黑中国的企图。同时通过数据的比较来证明西藏的寄宿制教育是最符合西藏农牧区实际、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办学模式。


图为扎洛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摄影:王妍丹

  扎洛认为,西藏寄宿制学校不是突发奇想的产物,而是经历了数十年农牧区办学经验的积累和多样化办学实践的比较后确定下来的,是最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最贴近西藏实际、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办学模式。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多学科通识教学,需要多专业老师共同施教,学校规模过小难以保证专业化教学。学校的服务半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活动以及师生配比等,既要考虑社会需求,也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在西藏农牧区发展学校教育必须要解决农牧区因为人口稀疏、分散居住、家校距离遥远所造成的困境。中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平均每个学校的服务范围为18.36平方公里。以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军仓小学为例,学校服务面积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的270倍,该县农牧区家庭离小学最远的达220公里。在西藏农牧区兴办现代教育,既要把握现代教育的特点,又要把握西藏的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方式。


资料图: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宿舍楼 摄影:许娜

  1985年开始,西藏对农村学生实行“三包”政策,即包吃、包穿、包住(2003年改为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后来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也纳入“三包”范围)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西藏的寄宿制教育发展从出台政策到基本完备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通过持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不断探索、完善,到2010年前后,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模式基本完成转型。通过数据分析,西藏发展寄宿制教育后,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高位,巩固率显著提高。在“三包”政策条件下,由于解决了农牧区学生就学、食宿等困难,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持续稳定。


资料图: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西昌乡小学兴趣班 摄影:王茜

  2023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通过调研发现,西藏的中小学多数是寄宿制和走读生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现代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语言学习包括国家通用语言、藏语文,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外语课。整体上,各地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管理规范而富有人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由此可见,西藏寄宿制学校更好地解决了农牧民子女“能上学”“上好学”的问题,提高了教育投资总收益,是实践证明了的、真正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办学模式,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判断、评价西藏教育发展的道路是否合理、正确,必须立足于西藏发展现代教育的特点,无视现代教育特点和西藏区情的评判都是不负责任的。

  扎洛表示,实践证明“新型寄宿制学校”是真正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办学模式,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西藏网 记者/许娜 王茜 王妍丹)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