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3月28日是第17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深入宣传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西藏自治区社科联举办第十二期“喜马拉雅社科大讲堂”——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专场,特别邀请基层的杰出代表走上讲台,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活实际,专题宣讲66年来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图为大讲堂现场摄影:贾华加
在此次讲堂上,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副主任尼玛次仁以西藏民主改革66年来农牧区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与经验启示为主题,和与会专家学者作分享交流。尼玛次仁不仅在工作中成绩显著,还热心公益事业,自2007年起,他先后收养了27名孤儿,202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讲座伊始尼玛次仁开宗明义。
尼玛次仁说,66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66年来,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成立西藏自治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丰碑。
尼玛次仁举例说,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现山南市乃东区)雅砻河畔的克松庄园,是大贵族索康·旺清格勒的庄园之一。民主改革前,该庄园有农奴59户302人,土地1200克。每年庄园主索康及其代理人摊派的税收18项、差役14项,占劳动日26800天;西藏地方政府摊派的税收9项,差役10项,占劳动日2700多天;热乌曲林寺摊派的税收7项、差役3项,占劳动日900多天;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要给三大领主服210多天的无偿劳役,提供和缴纳1600多斤粮食、100两藏银。
尼玛次仁说,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迅速改变了西藏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条件。据统计,土改基本完成的1960年,西藏全区的粮食总产比1959年增长12.6%,比土改前的1958年增长17.5%。牲畜存栏头数1960年比1959年增长10%。
2024年,西藏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近130亿元持续办好21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农牧民转移就业6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发放低氟健康茶3459吨,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万余场次,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坚定自觉。”尼玛次仁说。
“今天的西藏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尼玛次仁在讲台上激动地说,今天的西藏,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望未来,尼玛次仁信心无比坚定。他说,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壮丽征程,我们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的信心无比坚定。机遇和信心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关心西藏发展、关爱西藏人民,为西藏发展谋篇布局、把舵定向,思想伟力照边疆,边疆儿女心向党,这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最大底气。 (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