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home

福建医疗援藏:久久为功践初心

发布时间: 2024-06-03 14:4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我们这支医疗团队在藏东土地上接续奋战了两年,医疗援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需要持久的坚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人才干部泉州“组团式”医疗队的队长李旭告诉记者,“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三个问题,时刻都萦绕在脑海里。 


图为泉州“组团式”医疗队到俄西乡开展义诊活动 

  从2016年7月开始,福建省按照中央部署,将对口支援西藏地区从林芝市调整到昌都市,其中泉州市对口援建洛隆县。2022年7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人才干部泉州“组团式”医疗队接过了闽九援藏的“接力棒”,正式奔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对口支援洛隆县人民医院。 


图为如今建设一新的洛隆县人民医院 

  “我们没来之前,这边是不做小儿麻醉的。但我们来了,麻醉在这里就可以做,可以免去百姓转院的痛苦了。”来自泉州市南安市医院麻醉科的丁少彬说道。 

  “我们在这边创建危重症救治单元,就是为病人的下一步救治争取时间。”来自泉州市安溪县急诊科的李汉霖说道。 

  “深入到乡镇基层,我们加强了当地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高危孕产妇危重救治中心得以建设,当地妇产科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来自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科的洪招娣说道。 


图为义诊现场,医疗队给当地村民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组团式医疗援藏,这支来自福建泉州的医疗队伍在洛隆县人民医院创下多个首例。不仅创建了胸痛单元、创伤单元、孕产妇危重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的“2个单元、2个中心”;还在洛隆县开展了近400台大骨节救治手术,建立起第一个县级大骨节救治基地,基地辐射覆盖了周边县乡的一些病人,成功打造区域性的医疗中心。 


图为医疗队正在开展大骨节手术 

  雪山为证,山河为凭。在两年的时间里,泉州“组团式”医疗队将洛隆县人民医院的门诊接诊量提升至83286人次,同比增长20.54%;住院量2649人次,同比增长11.6%;手术量366台次,同比增长46.4%。医疗队在洛隆县累计开展 21 次义诊活动,惠及群众达3000多人,免费发放药品12多万元。 

  “这次来援藏的时间有限,只有在管理和技术上双输出,将‘输血’变成‘造血’,真正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能让人才留在高原。”来自泉州市中医院护理教研室的黄翠琴介绍道。 


医疗队针对洛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临床技能培训 

  通过“传帮带”,泉州“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以手术带教、教学查房、学术培训等方式,将医疗技术和丰富经验传授给本地医生,两年“师带徒”的工作成果斐然。 

  “我的主要任务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带教放射科医生的X线和CT诊断,两年时间大概为医院节约远程会诊费用约五六十万元。”来自晋江市医院影像科的徐国城介绍道。 

  两年时间,几百个日日夜夜,援藏医疗队员们带着情感融入了当地,不仅获得了洛隆县当地的充分肯定,还收到了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的感谢信。 


图为医疗队队员对脑梗患者的颅脑CT进行阅片 

  “援藏工作并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的项目,而是从现实出发,结合当地需求,补短板、强基础。援藏,是一个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来自泉州市第一医院药剂科的陈惠龙总结说。 

  高海拔有高要求,高要求有高境界。今年七月,泉州“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即将完成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也将离开洛隆,队员们都是满心的不舍。但“大后方”还在持续发力,援藏输送仍将源源不断。 


图为洛隆县县城的航拍景观 

  在采访的尾声,医疗队队员们都感性地表示,“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回来,再继续为高原服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援藏两年的时间飞逝,他们却把心留在了这片雪域高原。(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妍丹 兰周加 达瓦扎巴 次成江措) 

(责编: 王宏蕾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