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截至目前,已有17个省(市)、78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及人民团体、27家中管金融企业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对口援藏。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开展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扎根西藏、建功立业,与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奋斗,为实现西藏社会长治久安、经济跨越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出突出贡献。
援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
1994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扩展了对口支援西藏的省市、企业范围,确定支援西藏建设重点项目,建立了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了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各个时期对口援藏重点工作。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援藏工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大家庭的联系。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西藏考察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
7月8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健卫(左二)指导徒弟张武(左三)进行内镜手术。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新华社图片库
“组团式”医疗援藏解决“就医难”
2015年以来,在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组织协调下,对口支援省市(单位)选派了9批1700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进藏,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13个县人民医院(下称“‘1+7+13’医院”)建设。同时,受援医院也有数千名医务人员获得到对应的支援医院进修培训的机会。
西藏自治区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受援医院基础设施更新,出台政策推动“1+7+13”医院医护人员持证率提升,并在编制、住房等方面给予援藏医疗人员保障。人才涌入、设备换新,受援医院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明显提升,西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西藏山南市肝胆胰相关疾病高发,医疗需求较大,安徽省“组团式”医疗援藏队连续9年派出9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支援山南市人民医院的肝胆胰外科。援藏医生一方面帮带本地医生提升治疗能力,另一方面也指导医联体内区县医院的救治工作。“我们和本地医生相互提高,我们带来新技术,他们也提供本地特有的病例,一起给山南人民带来健康。”安徽援藏医生、山南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吴维说。
医疗援藏工作的开展,让当地患者不再需要远赴异地治疗,更推动当地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综合水平,为西藏群众解决了“就医难”。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对口援藏工作实施30年来,184家支援医院派出10批近2000名专家支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各对口支援省份助力西藏培养4800多名本地医务人员,为年均5千余人提供参加跟岗学习及各种学术交流机会。拉萨等6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成“三乙”。“1+7”医院门诊量比受援前翻一番,三四级手术年均14000多台,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接近90%。
6月22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跳绳。作为目前全国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有“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之称。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新华社图片库
教育援藏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17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800余名教师,以组团方式对口支援西藏全区20所学校,帮助西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中小学校。2019年,中央组织部把“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纳入援藏干部人才选派总体计划。
拉萨市教育局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三所受援学校——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和拉萨市实验小学分校双语教育普及率均达到了100%。拉萨市实验小学数学开课率达到了100%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理化生实验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发了科技研学、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和丰富多样的活动,着力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北京、拉萨两地学生共学交流。2023年10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初一宏志班学生旦增德曲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京研学活动后表示,自己在参加访学等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与北京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未来将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17个对口支援省市已累计派出2100余人次教育援藏人才以组团方式对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校。各援藏团队通过开展师徒结对、学科帮扶、送教下乡等,帮带本地教师2500余名、团队150多个,优化了本地学校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与课堂教学方法;同时,2400余名西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对口支援省市开展为期一年的跟岗培训,为西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2月22日,一名妇女在编织藏毯。西藏山南市琼结县通过援藏力量招商引资,成立公司生产纯手工藏毯,同时还聘请藏毯手工艺人,为当地群众教授编织技艺,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新华社图片库
“小组团”模式实现精准援助
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开辟了助力西藏建设的新路径,而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广阔领域,第九批援藏启动开展的“小组团”模式,通过小规模团队实施更精准、更灵活、更专业的援助,继续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9年起,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会同多部门组建“唐卡漆画文化产业”小组团,争取到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举办唐卡漆画培训班,将西藏的唐卡和福建的漆画艺术巧妙结合,走艺术扶贫之路,在西藏昌都培养了百余名唐卡漆画画师。作为唐卡漆画的首批学员,画师仁青郎加的作品《绿度母》售出价格达到4万元,其指导学徒创作的12件唐卡漆画文创圆盘在2019年厦门文博会上一售而空。截至2023年,昌都市建立唐卡漆画工作室4个,唐卡漆画基地1个,解决就业人数6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6万余元。
2021年12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选派的农业农村援藏“小组团”4名干部向工作队临时党委递交山南市籽粒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报告。报告显示,9个籽粒玉米品种均能在海拔3650米的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安全成熟,籽粒平均亩产915.6公斤,最高亩产达到1039.7公斤,经权威机构检测,玉米籽粒容重、含水量、霉变籽粒等品质指标均在国标一级以上,创造了山南市成功种植籽粒玉米的历史和高产纪录。
生态环境部与上海、山东、吉林、黑龙江四省市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以此为契机,该市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建立了“1+4+N”对口支援帮扶机制,以对口援藏“小组团”带动基础能力提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累计选派13个工作组对日喀则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生态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精准帮扶指导,安排专项资金1.46亿元用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帮扶定结县陈塘镇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今年5月,上海与西藏共同启动“市场‘小组团’援藏消费展”,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多省市援藏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西藏日喀则、拉萨、那曲、山南四地区93家企业联合展销,为上海市民带来400多个品类的特色产品。这其中,既有西藏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也有援受双方企业以产业链方式合作开发的产品。优质产品叠加强化推广,进一步推动了西藏文旅产品、特色产品“进商圈、进平台”。
2023年9月5日,以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暨生态护林员探访传播为主题的林草科普援藏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秦爱丽为与会人员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讲座。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新华社图片库
据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宋立强介绍,30年来,共有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支援西藏建设,累计引进企业1140余家,创成特色品牌数百个,资助孤儿、贫困学生近1万名,免费救治先心病、白内障、大骨节病等患者8300多名。
30载援藏暖雪域,接力筑梦谱新篇。对口支援西藏,促进了西藏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援藏干部矢志奉献,援受双方同心协力,交出了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未来,援藏事业还将“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助推西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绘好“同心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