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home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小宋自造”和它的瓷友们 为您讲述民族交融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32:00 来源: 统战新语

东西横贯2400多公里

南北跨越1700多公里

宽广辽阔的内蒙古

自古以来

就是北方各民族生活的共同家园

流传至今的瓷器文物

就是生动的写照……

时值初夏

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

“统战新语”走进内蒙古博物院

浓墨重彩 飘逸流畅

穿越千年的多件古瓷瑰宝

用灿烂的身姿述说着其时北疆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宏大故事

“小宋自造”香炉 为何不走寻常路?

圆鼓腹、三兽足

颈部雕贴三只麒麟

正面有一处方形题记

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元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器型

最大、最完整、色彩最丰富的钧窑产品

为何会出现在内蒙古?

这个故事

要由元代的“小宋自造”来讲述

眼前的这座香炉

出土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附近

回溯至辽代

这里是当时的经济重镇丰州城

公元916年至公元922年间

丰州城建成

因其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成为南北方以及中西方

经济文化的交融汇集之地

车马喧嚣的塞外商城

到了元代

这里依旧贸易繁荣

据测算

“小宋自造”香炉题记的“己酉年”

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

属于元代晚期

香炉正面方形题记

知道了烧制年代

那么,烧制者“小宋”是谁?

据学界判断,这是一件中原产外销瓷

“小宋”可能是负责烧制的工匠

他本无名无姓

因原为南宋遗民

人们惯称其“小宋”

匠人无名,但技艺留名

700多年后

“小宋”的香炉作品

完好无损地流传了下来

香炉侧面造型

史料记载

丰州城内各族人群共居、语言多种

文化互鉴融通,经济空前繁荣

工商业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业

最主要的商品是瓷器和丝绸

出土于古丰州的这件香炉

器型高42.7厘米

没有遵循中原的传统

打破“钧不盈尺(33.3厘米)”的旧框

炉身上的兽面铺首衔环纹

审美体现元代人的粗犷大气

烧造工艺、釉色仍延续了前代

这种错位交织出另一种美

浓釉垂流经过兽纹装饰的

“朦胧”而“露骨”

既有中原文化的内敛气韵

兼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豪迈性格

……

“小宋”工匠或许并不会想到

他的工作日常

经过火的淬炼

便凝固成时代的样子

在元代大一统的背景下

各民族的经济生活联系日益密切

也为文化交融

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白釉盘口穿带瓶 讲述马背上的生活

白釉盘口穿带瓶

契丹民族生活于马背之上

在马背上使用的瓷器又是什么样子?

白釉盘口穿带瓶

“身上”全是故事

这件瓷器出土于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

(辽代开国之君耶律阿保机的堂弟)

据推测产于定窑

胎质细腻呈白色

釉色明亮似凝脂

是辽瓷之佳品

更有特点的是

瓶身两侧肩部与腹底

有对称的桥形带孔

带孔之间有带槽

穿带瓶上的桥形带孔

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

将其穿绳系在马背上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这件白釉盘口穿带瓶

虽然是辽代早期的瓷器

具有唐代遗风

但制作精细、圈足底部亦施釉

工艺水准并不低于

辽代中晚期制瓷水平

……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

辽瓷的许多器物都是在中原定烧

相关文献记载

契丹人墓葬出土的青白瓷器中

有盏托、注壶、注碗、熏炉、粉盒等

很多中原风格的实用器具

用于饮茶、饮酒、焚香、贮粉

契丹民族

把本民族文化元素

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

吸收中原瓷器制造的高超技术

融合起来形成了

具有时代特点的瓷器风格

鸡冠壶 为何成为“网红爆款”?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各式穿孔式鸡冠壶

说起辽瓷

最具契丹民族特色的器物

当数鸡冠壶

因其顶部酷似鸡冠而得名

这种瓷器

如何成为当时的“网红爆款”?

可以从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

各式鸡冠壶中找到答案

契丹民族最初以狩猎为生

后来开始放牧

他们很早就使用皮囊盛水装酒

携带方便

但这种容器也有缺陷

装在皮囊里的水和酒

时间长了容易变质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据史料记载

皮囊这种器物传入中原地区后

汉族的制瓷工匠模仿它的外形

烧制出鸡冠壶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白瓷皮囊式鸡冠壶

由于陶瓷器的密封性好

盛放酒水不易变质

鸡冠壶传到北方地区后

深受契丹民族喜爱

于是许多汉族工匠从中原来到北方

大量烧制鸡冠壶

这种器物便在辽的辖域流行开来

并衍生出穿孔与提梁两种器型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黄釉提梁壶

透过鸡冠壶的形制演化

可看出契丹民族的生活方式变化

穿孔式鸡冠壶适合骑马携带

起初非常流行

但随着契丹民族受农耕文明影响加深

不再随时转徙、车马为家

器型更高的

提梁式鸡冠壶美观大方

更适合在居室里摆放

适应了契丹民族定居需求

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鸡冠壶器型演变图

值得一提的是

1977年出土于小吉沟墓葬的

绿釉塑猴鸡冠壶

装饰着一对顽皮的猴子

北方契丹民族使用的鸡冠壶上

出现生活在温暖区域的猴子造型

这说明

中原文化已影响契丹民族的日常生活

契丹社会多元汇聚的文化内涵

南北文化的互鉴融通

促进古代北方各民族和合共生

……

这是“统战新语”与这些文物“讲述者”

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坐标:内蒙古博物院

对象:“小宋自造”和它的瓷器朋友们

还没来过&来过无数次的你

快快来打卡吧

换个角度看文物

知识又双叒叕增加了!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