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发布时间:2022-01-26 15:49:00来源: 光明网

 

  冬奥来了,《中国冬奥》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全景式记录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界对北京冬奥会的献礼。在昨天的新书发布会上,作家孙晶岩格外激动:“从2008年创作出版《五环旗下的中国》,到今天的《中国冬奥》,我的奥运激情一直在燃烧。我要用作品为中国留史,为奥运留史。”

  冬奥建设者平凡却动人

  2006年,孙晶岩应北京奥组委邀请,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全程跟踪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历程,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十年后,她与奥运会再续前缘,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关心支持下开始采访,用心血凝结成了这本《中国冬奥》。

  为了写好这本书,孙晶岩历时五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深度采访了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艰辛、挑战与机遇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出在强大国力支持下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几代中国冰雪健将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孙晶岩的写作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书中既有对冠军精彩人生的挖掘,也有对普通教练员、赛事组织工作者的采访,更有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大多数的展现和致意。“我站在崇礼‘雪如意’前采访中铁、建工的建设者,鹅毛似的狂雪在我们面前飞舞,看到建设者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通红,眉毛、睫毛上都是霜,我特别心疼。”她亲眼见到有的冬奥人在建设冬奥场馆时失去了亲人,回家料理完亲人的丧事就回来上工;有的冬奥人为了工程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以至于回到家里孩子不认识爸爸。“他们的冬奥故事令我潸然泪下,我把现场的独特感觉都写进了报告文学里。”

  《中国冬奥》“超越”体育

  “不是就体育写体育,这是我从2008年写北京奥运会时就坚持的创作理念。”

  这一次写中国冬奥,孙晶岩最关注的就是京张联手办冬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对张家口地区脱贫攻坚的促进。“我走进延庆西大庄科村和崇礼普通农民家中,与老百姓推心置腹地聊天,看到北京冬奥会改善了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农民的生活,我打心眼儿里感到欣慰。”

  “我见到过国外优质的冬奥场馆,中国新建的冬奥场馆一点也不逊色。”孙晶岩还关注到,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工程师、制冰师从世界各地聚集到北京和张家口,为冬奥会的场馆建设添砖加瓦。“我在三大赛区见到并采访了一些外国建筑师、制冰师。冬奥会再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展示出来。冬奥场馆的竣工和运动员出色的成绩标志着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体育大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中国将更紧密地融入全球体系。”

  国运昌盛燃豪情

  在采访中,她亲眼见证了延庆赛区初建时的艰辛,经历过工地上的瓢泼大雨和刺骨寒风,如今看到高山滑雪赛道、雪车雪橇赛道在延庆赛区崛起;雪如意、冰玉环在张家口赛区傲然挺立;冰丝带和首钢工业园滑雪大跳台等一批冬奥场馆横空出世,心情格外激动。“干工程,中国人是世界一流的,炎黄子孙肯于吃苦,舍得拼命,这是国运昌盛的体现。”冬奥场馆建设中的科技含量、环保理念和设计之美,更让她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国运即是我运,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作家,我由衷地感到幸运与自豪。”

  采访了那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她深知训练的艰苦和残酷,也看到了中国体育科研的长足进步。“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运动服、雪具都有了很大进步,还有飞行器核心力量训练、漂浮仓放松恢复、加压放松恢复、按摩放松恢复等,有力地增强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中国运动员的伙食超级棒,有专门的营养师设计营养配餐,这是科技冬奥的硕果,也是国力强盛的体现。”(记者李俐)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