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发布时间:2022-03-07 16:34:00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王爱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脱贫攻坚实践锻造形成脱贫攻坚精神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努力消除贫困、走向繁荣富裕,始终是全世界人民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到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性胜利,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党全国全社会团结一心,英勇奋斗,表现出了崇高的脱贫攻坚精神,即“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精神具有丰富内涵

  “上下同心”,是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向绝对贫困宣战。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政府机构、帮扶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党员群众等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共同演绎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精彩“大合唱”。仅就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而言,310个中央单位实现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全覆盖;2016年底,全国共有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地方组织的定点扶贫工作,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尽锐出战”,是指集结全党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脱贫攻坚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构建起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共同奋战在扶贫一线,越是困难多、任务重的地方,越是派出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精准务实”,是指从实际出发,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核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围绕这一要求,全党下足“绣花”功夫,真抓实干,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开拓创新”,是指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采取创新性、超常规的政策举措,坚定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新时代脱贫攻坚中,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六项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不断改革扶贫路径、扶贫方式;建立脱贫攻坚责任、工作、政策、投入、帮扶、动员、监督、考核八大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四梁八柱坚实保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既扶贫又扶志;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并重,不仅要求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还要求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彰显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攻坚克难”,是指面对脱贫攻坚进程中难啃的硬骨头,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响鼓重锤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的胜利。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党中央瞄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不负人民”,是指脱贫攻坚中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脱贫攻坚作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党中央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尺,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根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精神理论品格的深厚支撑

  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了为什么扶贫、如何扶贫、扶贫目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把扶助贫困群众、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脱贫攻坚的根本特征是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作为国家行动能够取得卓著成绩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最大特色。

  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扶贫与济贫的根本不同,就在于贫困群众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攻坚需要通过贫困群众努力发展生产来摆脱贫困面貌。我们党一直注重依靠人民群众,鼓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树立脱贫志向,并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

  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是集结全体社会力量。中华民族具有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努力为社会力量搭建扶贫平台,培育多元扶贫主体,完善扶贫激励机制,鼓励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困,凸显着社会主义大家庭“大手拉小手”“先富帮后富”的制度优越性。

  脱贫攻坚的主要内容是综合性开发建设。贫困不单单是经济贫困,而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等落后现象的总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单一减贫措施难以解决多种原因造成的贫困难题,因此脱贫攻坚始终进行多维的综合性开发建设,除通过各类项目进行经济开发扶持外,还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教育智力开发、改善医疗与住房等的社会安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使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使贫困地区能够从整体上根本改变贫困面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