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问出成效——《问政山东》三年间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2019年3月3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下,以新闻舆论公开监督为特色的省级大型融媒问政访谈栏目《问政山东》正式开播。
2022年3月3日,《问政山东》栏目完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场回头看特别节目。至此,整整走过三年。
三年间,60多位省直部门、中央驻鲁单位、16市政府、有关功能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走进演播室现场接受问政,110多个县(市、区)的主要负责同志通过直播连线接受问政,131场问政直播展示了山东干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良好形象。
三年间,栏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成为党委政府推动工作落实的监督平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载体、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闻节目品牌。
聚焦“政”用好“问” 创新公开监督机制
2019年2月11日,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创新公开监督机制,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把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
同年3月3日,《问政山东》栏目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开播。从此,舆论监督的力量从问政现场传导到了全省,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都被动员起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接受问政,省、市、县、镇四级联动齐抓问题整改的工作格局。
“山东省委省政府开办《问政山东》栏目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推动重点工作落实。”《问政山东》栏目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栏目始终精准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展开问政,实现了电视问政与党委政府工作同频共振,成为省委、省政府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力抓手。栏目开播的2019年,重点围绕省委提出的“八大发展战略”;2020年,重点围绕省委提出的“九大改革攻坚行动”;2021年,重点围绕省委提出的“乘势而上求突破”;2022年,又重点围绕省委提出的“十二个着力”“十大创新”重点任务。总之,栏目始终站在省委工作大局中进行选题策划。
《问政山东》栏目聚焦“政”这个重点,用好“问”这个形式,但不是为问而问,而是为了推动解决问题而问。为确保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整改见效,省委省政府把新闻舆论监督和党委政府督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了“督媒联动”工作机制。选题阶段,把省委省政府督查重点纳入选题范围。节目结束后,省委省政府督查办公室对问题进行分类、转办、落实、反馈、公开,形成全流程跟进的工作闭环,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实。
栏目还与省纪委监委紧密联动,省纪委监委把问题整改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严肃查处节目曝光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和涉嫌违规违纪违法问题。2021年年初,山东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了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服务群众工作中推诿扯皮问题”就源于《问政山东》节目所反映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街道办事处3名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其他责任单位、人员分别受到问责处理。
通过媒体公开监督指出问题、党委政府督查问责、各市各部门整改落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各部门把“就事论事改”和“举一反三治”相结合,省委改革办及时梳理问政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并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截至目前,各部门从检视整改问题出发,累计出台760多份长期见效的通知、措施、意见,有力推动了山东改革发展的制度创新。
坚持问计于民 办实事解难题
《问政山东》栏目始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2020年,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民生热点问题推出多期专题问政,促使各市各部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民服务解难题。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网络问政平台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督促各级各部门重视民生诉求,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三年间,《问政山东》栏目在电视直播中反映并推动解决了1910多项具体问题,涉及道路出行问题76件,教育问题58件,医疗养老问题47个,食品药品安全问题36项,还包括6个村庄4700多户居民的吃水问题,50多条河道的污染治理问题等。在网络问政平台累计受理并推动解决了58200多件具体问题,切实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为了体现问计于民的特色,《问政山东》栏目不断强化群众的参与性。2019年3月21日,栏目开播第4期增设了当事人现场问政环节。第17期节目,增加了电话问政板块。2022年年初,又创新启动“群众会场”,在相关问题所在的村居、社区设置分会场,邀请群众直接向政府领导提问,实现场内与场外的互动。
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新闻名专栏
《问政山东》栏目长期开办,面临模式化和套路化和观众审美疲劳等问题。如何打破电视节目的这一魔咒?《问政山东》栏目在坚持坚守的同时,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改进提升,使节目始终保持吸引力、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
辣味问政,提升栏目吸引力。栏目始终保持问政有辣味:事前调查,编导记者深入基层,发现真问题;现场问政,栏目主持人直奔主题,动真碰硬,用打断、追问、现场连线等方式,促使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亮明态度。
智慧问政,增强栏目公信力。《问政山东》节目直播现场组成了一个公信力很强的问政团队。一是每期节目有两位省人大代表、两位省政协委员参加,他们和群众、媒体代表等组成的问政代表团,对被问政官员的回答作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并对解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请省内专家如济南大学法学教授袁曙光等作为观察员进行问政,还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现场为山东发展建言献策。
网络问政,扩展栏目影响力。《问政山东》在“电视问政”同时,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闪电新闻”客户端核心位置开设了“问政山东”专区,实现了网络问政。其中开设“我要问政”板块,网民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可以反映问题、提供线索;在“地市和厅局回复”中,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线上立即办理和回复。网友咨询类的问政,要求3个工作日内完成回复;投诉类的问政,要求一周内完成回复。目前,31个省直部门、4家中央驻鲁单位和山东16市政府都入驻《问政山东》网络问政专区。节目在电视直播的同时,还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网、齐鲁网、海报新闻等20多家媒体或者直播平台同步直播。
三年间,《问政山东》栏目不断改进,不断提升。2020年,《问政山东》栏目组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2021年,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问政山东》栏目荣获“新闻名专栏”。节目品牌外溢、示范引领效应愈加突出。目前,16个地级市和10多个县、市、区按照当地党委、政府部署开办了电视问政栏目,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问政矩阵。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1日 10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