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地评线】长白时评: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历史文化遗产,饱经沧桑,它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几年,中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不断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秦始皇兵马俑、乐山大佛、北京故宫、龙门石窟……悠长壮阔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见证了中外文明的交相辉映,也成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厚载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参与中赓续,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地增强着14亿多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保护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继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实施了故宫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接下来必须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
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做到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够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等形式,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必须加强研究和利用,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参与中赓续。只有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文化遗产才会拥有新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近年来,华阴老腔、皮影戏、西安鼓乐等表演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身边。可以肯定,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参与地方发展、融入百姓生活,越来越多人们将在触摸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借助历史文化遗产载体,可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参与中赓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闻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