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集中连片区乡村如何振兴?
新华社记者陈国军、向志强、黄浩铭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这里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如画,是世界自然遗产,但也曾因地处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长期饱受穷苦。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位置偏远、土地匮乏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乡村谁来振兴?产业如何发展?记者日前再访毛南山乡看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已赋予毛南族等各族群众新的角色转换。
六旬搬迁户有了“奖状墙”
64岁的搬迁户韦主将家的客厅有一面“奖状墙”,贴的并不是常见的孩子学习奖状,而是他参加社区活动获得的奖状。
“我现在是楼长,拿固定‘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养老金、儿子务工收入,月收入有4000多元。”韦主将说,搬出来后不仅生活不愁,还可以参加社区丰富的文体活动。
环江县有1.78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韦主将所在的毛南家园是大型搬迁安置新区,记者看到,党群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粤桂帮扶援建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设施先进。
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确保经济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环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在河池市均保持增速第一。2021年,全县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广西平均水平。
环江县委书记陈斌表示,县里将提升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根本举措来抓,大力推进“产业强县、交通强县、教育强县”建设,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过去,环江县务工农民大多到广东打工,如今本地务工成为新风口。大才乡新坡村党总支书记廖壮强介绍,现在不少村民在种植基地务农,县城务工和到外地务工的人数基本上各占一半。记者在益香园食品加工厂看到,不少工人是50多岁的搬迁妇女;在大安乡可爱村,一些妇女在家里给县里的电子厂组装网线……
环江县副县长冯湘睿说,县里聚焦“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先后建立帮扶车间17家、引进企业33家、开发商铺400间,加上粤桂劳务协作岗位,目前搬迁脱贫群众已有超过1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脱贫户选上了村党委副书记
雨后的下南乡波川村,起伏的山峰被薄雾萦绕。毛南族妇女谭美春来到果园,查看柑橘定梢情况。
谭美春曾是一名贫困户,在政策帮扶下通过种植柑橘脱贫。她随后带动包括14户贫困户在内的22户群众成立合作社,种植400多亩柑橘。2020年,谭美春当选村党委副书记。
“脱贫路上受了益,乡村振兴我要带好头。”谭美春说,去年她引进新技术,使柑橘提前半个月成熟,售价比过去高了一半,今年打算把这项技术在合作社普及。
乡村振兴,谁来振兴?环江县把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致富能人吸收进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趋势较为明显。
走进大安乡可爱新村,一排排特色民居整齐划一,道路两旁停着不少小汽车,屋前菜园瓜果飘香。2014年,时任大安乡可爱村支书谭福勇带领群众从深山村屯搬到了县城附近的可爱新村;2021年,41岁的莫冬永接过了谭福勇的接力棒,带领群众发展柑橘、冷水养鱼等产业。
下南乡下塘村暂时没有合适的村支书人选,当地创新机制,选派曾在下塘村担任过扶贫工作队员的30岁乡政府干部谭林杰到下塘村参与竞选,成功当选村支书。
从三四十岁的村支书到“90后”返乡创业者,记者走访中遇到不少年轻人才。去年换届后,环江县村(社区)“两委”队伍实现“两升一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18.73%,是上届的2.5倍;女性干部人数占比32.58%,较上届提高6.1个百分点;平均年龄44岁,较上届下降2岁。
大山“竹单车”走出了国门
走进毛南族发祥地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山脚是数十栋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蜿蜒的小溪从鱼塘边流过。
“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旅游”,70岁的毛南傩面雕刻技艺传承人谭建新说,他每年仅靠雕刻售卖傩面就有超过2万元的收入。
激活山区资源的还有理念的更迭。“90后”毛南族小伙谭江永大学毕业后从上海返乡创业,用家乡的实心竹制造竹单车,在海外市场一部车卖到3000多元。记者在他的工厂看到,个性化定制的各种型号竹单车十分精美,谭江永计划今年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环江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产业联农带农益农全覆盖,同时积极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环江喀斯特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企业。公司总经理胡进卫说,其中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吸纳18个脱贫村作为项目股东,确保每个村集体有50亩的产业基地享受分红。
与此同时,多个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在新坡村的桑蚕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冒雨施工。“全村有桑园2800多亩,年桑蚕产值2200多万元”,驻村的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韦朝东说,入桑蚕合作社务工农民达200多名,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全县已创建192个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明年通过环江的贵南高铁即将通车,这将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陈斌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