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会带来哪些改变?
作为首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长81.2公里,其中北京段长约51.2公里,河北段长约30公里。这条线路的开通,将会给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带来怎样的出行便利?在拉动经济发展上提供了怎样的助力?
“轨道上”的京津冀
近几年,京津冀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计划年内建成的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已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还有已经开通的京张高速铁路、京雄城际铁路等,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的基本形成,给京津冀区域发展带来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集合了多种运行方式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轨道一处处长 杨丽明:在规划设计之初和建设运营角度考虑到了实际问题。我们集合了多种运营组织方式,有快慢车运行、不对称发车,还有多交路运营的组织方式。
①快慢车发车:比如早高峰,大家都比较着急,想尽快进城,可以只停7个站,49分钟可以通达。如果在平峰时期,可以站站停,全线下来72分钟。
②不对称发车:比如在平谷,进城的人相对比较多,就要考虑到时间,比如停11个站,55分钟进城。下班时,我们停7个站,49分钟就可以回家。
③多交路运营:多交路运营是指设置了三个交路、三个区间可以折返。在平谷,平时客流比较少,没必要开那么密集,10分钟一趟,可以降低成本。在燕郊客流非常密集,必须保证3分钟的发车间隔把人拉走,也可以降低成效。通过多种运行方式提高了运行效率,也能满足整个运营需求。
北京平谷线与市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接驳换乘,这意味着什么?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轨道交通专业副总工程师 方恒堃: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实际上是北京市新建的服务于通勤旅客的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和思考。实际上22号线所提出的,是通过多网融合理念构建的一个高效、便捷、立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通过将一条单线转化成网络运行之后,沿线的旅客通过一次换乘,就可以到达北京中关村、昌平,还有怀柔的三大科学城。在副中心枢纽跟S6线同台换乘时,15分钟就可以到达T3航站楼,35分钟就可以到达大兴国际机场。除了轨道网络化运营理念之外,实际上22号线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22号线所采用系统制式和供电方式,都是跟铁路技术标准保持一致,这样就为未来我们的轨道交通网络跟铁路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京平谷线建设,在拉动经济发展上提供怎样的助力?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轨道交通专业副总工程师 方恒堃:其实平谷线还是北京市第一条通过引导产业规划布局,实现轨道加土地联动开发的一条示范线。2020年北京市首次提出了通过轨道微中心的建设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然后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北京市规自委的指导下,平谷线项目组先后开展了线路层面的、站点层面的以及工程层面的一体化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设计,实现了轨道微中心跟土地之间的有效集聚。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把平谷线沿线所经过的包括CBD、通州副中心,还有燕郊区域的经济开发区以及平谷新城的产业进行重新融合。通过用地规划与产业之间的联动,实现了产业功能的重聚。在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沿线微中心站点周边的建设强度将会越来越高,交通也会更加便捷,同样服务配套也会得到增强,最终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就最终实现了产业的重新分布。同样我们在沿线也会布局一些居住用地,这样的话沿着轨道的廊道实现了人口跟岗位的梯度平衡,最终实现了轨道与城市的高度融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