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香港故事】西贡盐田梓:客家小岛记录香港盐业变迁

发布时间:2022-11-18 15:43: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蓝天、碧海、渔村,从香港西贡码头搭乘船只出海,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位于“香港后花园”西贡的隐秘岛屿盐田梓。作为十九世纪香港的五大主要盐田之一,这个隐世渔村曾因盐业兴盛得名。300多年前,一对陈姓夫妇从深圳盐田渡海而来,在此垦荒拓地,建立了盐田梓村。盐田梓之名既取自岛上盐田,也为了纪念300年前离开的故乡深圳盐田,盐田梓中的“梓”,便带有怀念故乡之意。

  【同期】盐田梓村民 陈子良

  “盐田梓”(是因为)我们怀念我们的故乡,是自己的故乡情。“梓”是一种植物,一种树木,是乡情的象征,所以我们喜欢我们叫自己这个地方为“盐田梓”。

  【解说】早期,这里的客家原居民以海盐作为主要贸易商品,设田晒盐,亦靠卖盐维持生计。岛上居民以晒盐、打鱼和种植稻米为生,全盛时期有400多人居住。

  【同期】盐田梓村民 陈子良

  这个岛资源非常贫乏,因为耕地又少,岛屿面积又小,很可能他们看到这个小岛中间的地方,有一个海湾,如果海湾口,因为很窄,建造一条沟壑,就可以注入海水晒盐,他们(祖先)来广东的时候,都有一点做盐的经验,所以来到这个村,看到这个海湾可能就看中了,于是就开展盐业的经济运作。一百年前,他们在西贡这个区所产的盐可以供应整个西贡区(食用)。

  【解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村民们陆续离开,直到1998年最后一户人家迁出,这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渔村彻底成为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岛。2010年起,村中原居民开始推动复兴计划,希望改变荒岛现状。

  【解说】盐田梓坐落于西贡内海。西贡海被西贡半岛、滘西洲及清水湾半岛所包围,生态地貌多元、自然景观独特。11月16日,以盐田梓为轴心,串联起桥咀洲、滘西洲及粮船湾等景点的西贡海艺术节开幕,结合岛屿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及艺术作品,让观众感受艺术和自然的疗愈力量。岛上设置的艺术作品将盐田梓的历史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反映了客家小岛百年制盐文化的传续流变。

  【同期】艺术家 梅诗华

  我们这个作品就叫做“盐”下乘凉,它就是在盐田梓的盐田旁边的一件作品,我们希望可以提醒大家“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个想法,其实是想将前人他们做盐的辛苦的一个过程,其实可以用一个作品去展现出来,所以在形态上你会看到好像一座座盐山重叠在一起,而在盐山的中间,就会是一个可以给盐田的工作人员以至村民他们可以一起休息,一起聚会的一个地方。同时在这个结构上面,我们也都洒了一些盐水,其实只要在蒸发的过程之后,这些盐水就会结晶,我们都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个又凉凉的、又咸咸的一件作品。

  【解说】制盐需要提取海水,龙骨水车是传统的提水工具。艺术家陈家俊的作品“流水龙骨”重现了人力推动机械的概念,踏动这个新型装置时发出的清脆撞击声象征了流水,让村落平添几分活力。

  【同期】艺术家 陈家俊

  以前晒盐业其实有一个卤水池,就会用这个龙骨水车,将一个低的池塘的盐水,引到一个高的池塘。因为它的形状像龙的骨头,所以就叫“龙骨水车”。在我这件作品当中,我就用了这个名字,之后就将它龙的形态和意象还原出来,就真的变成好像恐龙化石这样的形态,之后就加入一些机械元素,就是以前的水车元素,以及一些声音的机械,做成这件作品。

  【解说】近年来,在村民和义工的共同努力下,村中的盐田逐渐修复完成,如今每年可生产约十吨海盐,质量达到国际食品安全要求,此后这里还连年举办晒盐工作坊,让民众体验制盐乐趣。历经时光流转,这座离岛客家村落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见证了盐业的文化变迁。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