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张伯礼院士支招如何应对疫情

发布时间:2022-12-13 16:32: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后,天津大学空中课堂在线近日邀请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就如何应对疫情问题为师生答疑解惑。他告诉年轻的大学生朋友,抗疫精神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小步、不停步”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张伯礼认为,“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防控策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同时提醒,“我们的国家太大了,各地情况都很复杂,奥密克戎感染的情况也很复杂,现在的着眼点要放在做好充分准备,特别要关注老年群体等弱势群体”。

  “新十条”发布后各地出现一定疫情上扬,张伯礼表示,还需要继续更密切观察,一是看病毒下一步怎么变异;二是要观察临床的症状表现。

  他解释说,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感染新冠病毒后肺里出现了炎症,“通过CT看到肺里边有条索状的,甚至叫白肺,一般就是肺里有炎症,这叫新冠肺炎。”

  奥密克戎病毒的感染者中,有近半数出现的是上呼吸道的症状,包括嗓子疼、咳嗽,也有的出现肌肉疼、浑身没劲儿,但是没有出现肺的症状。张伯礼认为这应该称为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不应该叫肺炎”。

  此外还有一些感染者,“是一点症状都没有,也不发烧也不头疼,什么症状都没有。”如果是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应注意,“你没有症状,但是有传染性,可以传给别人。”

  从临床来看,如果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完全可以治疗,一般3天到5天,这些症状都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即使确实有了肺的炎症也不要紧,从我们3年总结的经验来看,肺的炎症通过积极治疗都能康复。”张伯礼说。

  事实上,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初,张伯礼就是最早关注并投入康复治疗研究的专家,他在武汉开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门诊并建立了管理的平台。2021年年初,石家庄疫情暴发时,他又冲到一线参与救治并始终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可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病毒感染者在恢复以后,有部分人出现了一些症状,但是比外国很多人的表现要轻得多。”张伯礼说,第一代病毒感染者中,一些人的后续表现主要是乏力、倦怠,有些人咳嗽、憋气、食欲不振,更多的是失眠出汗,甚至还有脱发的,也有少数人出现了嗅觉味觉减退。

  第二代病毒也有上述类似的表现,但是比第一代病人要少一些。“到了奥密克戎,出现这些情况的人很少了。”张伯礼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的症状轻了,后遗症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或是很轻的。

  过去三年总结的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依然适用

  即将到来的寒假该如何尽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张伯礼院士提醒大家,过去三年总结的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依然适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聚餐。

  张伯礼认为,最好的预防就是心态,不要总是特别紧张、焦虑、恐惧,要吃好睡好,多喝水、不熬夜。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面,张伯礼表示,阳性患者应早发现、早用药、早治疗。“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都可以。”张伯礼建议,使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时,可以采用“首用加倍”的原则,起效更快。他同时表示,不一定非要抢购之前推荐的“三药三方”,或是迷信某一种药物,“其实很多药都有效,辨证论治即可”。

  “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打好最后一仗”

  作为首批挂帅出征逆行武汉的专家,三年来张伯礼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参与临床治疗,并通过大量研究为防疫决策提供意见建议。他感慨,我国防控政策一步步调整,都是以人为本的,“我们的党和政府确实关心全国老百姓”。

  在与第一代病毒斗争时,我国采取了严格封控措施,“保证了几亿人不被感染、几十万人不死亡,还维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我们争取了那么长时间总结了治疗经验。”

  “三年抗疫,我们有得有失,总结抗疫精神,更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张伯礼说,大家增强了信心,也考验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克服困难险阻的能力,“大家对我们的党更加热爱,对我们的国家的治理能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时他也清醒地提出,“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太粗浅了,要加大对病毒的研究”。

  过几年会不会出现新的病毒?如果再出现怎么办?现在如何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应对?他提醒大家,“现在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张伯礼期待能培养更多的医学生,“拉出去打、能打胜仗”。在药物研发方面,他认为要对抗病毒药物做好准备,建好数据库及高通量的筛选模型,“只要知道病毒的结构,立刻能够筛选出有效的药来,提高应对能力”。

  “经过一次疫情的历练,若干年后,你们长大了、成熟了,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说,正因为这段经历,我们对生活更加热爱,对身体的健康多了一份了解。“曙光就在前面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打好最后一仗,取得全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