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深刻理解国史研究对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0 15:53: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国史研究的宗旨定位和使命任务,对国史学会提出“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的殷切希冀,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发展遵循和行动指南。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高度重视历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国史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进行准确把握和系统考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重视历史研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史的践行者又是国史的书写者,书写国史重在实践,研究国史重在借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引领国家和人民共同推进历史伟业。深度把握国史研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借鉴与学习,在领悟历史真谛与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四个自信”“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时代命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创新宣传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舆论新动向,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新贡献。国史宣传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线下与线上结合,既强化面对面,也善用屏对屏。要坚持有益与有趣相统一,既注重学理性,也体现艺术性。在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兴趣特点,更加灵活有效地利用影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新媒介,增强国史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牢牢把握国史宣传与传播的主导权,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决心与信心。

  要坚持显性与隐性相协调,既要写好书面语,也要讲好家常话。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理论宣讲等显性的系统化理论传播使人民群众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国史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博物馆、纪念馆、国史馆等隐性宣传资源的收集整合,以地方志推动国史研究的发展,将国史知识和国史教育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积极塑造具有亲和力的国家形象,增进人民对国家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为国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国史教育,注重培养青年对国史的认知与掌握,能够增强他们对新中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对于引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年底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已经明确规定“新中国史”成为“四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国史教育,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效用,要充分挖掘网络平台的教育引导功能,结合受众尤其是青年学生需求匹配国史教育内容,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国史版图;要善用“大思政课”,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融入国史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新时代故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充足精神养分。

  (作者刘宏伟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东奇系该院博士研究生)

  刘宏伟 郭东奇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