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乡村振兴如何聚拢人才

发布时间:2023-03-02 15:40: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要实现振兴乡村,离不开为乡村聚拢人气、留住人才。“乡村留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已经返乡的年轻人又可以做些什么来促成“乡村留人”的良性循环?两会在即,哪些国家政策可以助力乡村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又可以如何关注返乡青年?

  王虎成(山西吕梁汾阳市古浮图村村支书):

  农村要想吸引人才、凝聚人气,必须有产业作支撑。只有先着力构建起以产引才的体系,才能实现以才促产的工作格局。

  除此之外,人才支持规划也很重要。多措并举、梯次鲜明,有效建立人才回流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到村任职就职”“大学生乡村医生”等专项计划和青年人才开发行动,支持培养乡村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各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发挥其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都有利于乡村人才梯队的建成。

  配套激励机制要跟上。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创业落户或住房保障等方面,乡村地区可以对优秀青年人才予以适当倾斜。对有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应当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纳入村干部或后备干部人才库,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村开发项目、技术资料等支持,使农村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同时,乡村地区更要努力创造珍惜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革新人才理念,培养全民爱才尊才意识,尽力创造留住人才的硬件和软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局面提供人才支撑。

  武祝琴(返乡创业者,山西晋中榆次区牛村“清清苹果”创始人):

  乡村在“引才、用才、聚才、留才”上,不能单纯靠政府政策支持和有限的政策资金支持。作为一名乡村创业者,在我的观察中,培育区域“链主企业”,由链主企业搭建平台,政府和链主企业共同为“下乡青年”提供创业机会、生活保障、资源配置等创业需求,是一种成效不错的模式。

  在创业机会上,链主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健全完善、创新拓展,可以不断为“下乡青年”提供对口机会,让青年不用“单打独斗”,可以有方向、有目标、有支撑地去创业。这既保障了当地主导实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也保障了人才平衡化发展。政府集中支持,集中帮扶,搭建“政府+创业人”平台,也能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实现了集群式发展。

  在生活上,我们期望政府能更多关注乡村教育、乡村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期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老旧空房进行回收改建,为“下乡青年”解决住房难题。同时,政府或许可以考虑为“下乡青年”提供工作站式的支持政策,让他们不至于在一开始就被逆境吓退,从而更好地将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建议各地通过配置课题,让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进驻乡村,一方面完成课题,就地成果转化;一方面为乡村就地培养人才,全面提升乡村人才素质。还可以通过邀请在外的成功创业人才,在家乡成立链主企业,带动当地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家乡引进人才、培育人才。

  张照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依然有待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意味着扭转农村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确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高素质的年轻人,因此,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建设人才队伍,而不是简单地说“乡村留人”。

  在建设人才队伍方面,有关部门应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应加大对乡村劳动力的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在继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干部、领头人等现有培训投入的基础上,开展乡村规划、市场营销、法律财务、数字信息、绿色发展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增加相关学历教育和定向培养计划,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是构建各类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

  三是为城市各类人才到乡村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应深化农村的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构建更为稳定的产权环境,打造开放型的农村社区,让进入乡村的城市人能够真正融入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采访整理:杨鑫宇 胡志中)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