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点亮乡村学校科技教育一盏灯
在大山深处的甘肃省文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文县二中”),去年年底以来,孩子们的社团活动有了好去处。在对口帮扶单位中国记协的协调下,一间宽敞明亮的“未来教室”在文县二中建成。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科技教学设备。
文县二中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的文县碧口镇,是该县最大的完全中学,辐射周边5个乡镇。为帮助乡村学子打开科技视野,去年8月,中国记协联合腾讯公司向文县二中捐赠“未来教室”,这也是甘肃省第一间此类教室。4个月后,“未来教室”落成投用,目前,该教室已开设图形化编程和3D打印两门课程,吸引100多名学子参与。
“以前学信息课程只是学会做什么,怎样操作基本的办公软件;如今在这里,可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东西,并能把创意和想法变成现实。”自从“未来教室”建成投用,初一5班的学生廖文婷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科技类社团,成为“未来教室”迎来的首批学子之一。
这间137平方米的“未来教室”包含多媒体教学系统、互联与直播录播设施、开源硬件、VR、3D打印等65套(台)科技体验设备,可开设硬件编程、3D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机器人和兴趣拓展课,还提供AR/VR互动、眼动追踪等科技体验项目。
在科技范儿十足的“未来教室”,每到社团课时间,廖文婷就和同学兴高采烈地来到这里,先体验各种之前从没听说过的科技项目,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了解编程、3D打印、激光切割等专业知识。在有所掌握后,师生一起设计作品,尝试3D打印等新科技项目。
“借助‘未来教室’的学习资源和设备支持,我们对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都有了较好的尝试,还有了自己的产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前不久,社团兴趣小组同学群策群力,3D打印出了精心设计的笔筒等校园文创产品,这令廖文婷十分高兴。
在文县二中校长许伟看来,孩子们在“未来教室”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将是火种,在学会科学使用网络的同时,也点燃孩子们追求科技的梦想,“这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从教23年,在全县各类学校担任校长15年,许伟对乡村教育有自己的观察。在他看来,在目前“新课改”和“双减”的背景下,乡村教育要想有所突破,在科技教育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从现实的高考看,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是高考成绩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再从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的长远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都需要有科技素养的劳动者。”许伟说。
4年前来到文县二中这所乡村中学,面对生源质量相对薄弱的现状,许伟和校领导班子曾确定大课小课协同发展,以音体美“小三课”为突破口,提高高考成绩,提升办学效益的思路。为此,文县二中专门设立了“艺体班”,曾取得全班35名学生中26人考上一本的好成绩。
可随着高考招录改革的推进,“小三课”招生比例不断压缩,许伟意识到,再走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窄。经过一番研究,许伟发现,高考鼓励科技创新的导向明显,在科技领域有所积累,对于学生升学有很大帮助。可科技教育不是说搞就搞,设备不足、师资不够成了文县二中推进科技教育的拦路虎。
正当许伟一筹莫展时,中国记协派驻文县挂职副县长张业亮前来学校调研,在深入了解学校发展的思路和存在的困难后,张业亮决心发挥帮扶机制作用,努力帮助文县二中解决科技教育发展中的困难。
恰在同一段时间,腾讯公司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创新项目“智体双百”计划。据腾讯成长守护高级总监郑中介绍,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建设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提供硬软件支持,给孩子们多一种可能,同时积极助力素质教育和乡村振兴。
很快,经中国记协和腾讯公司协商,文县二中“未来教室”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为了建设好“未来教室”,文县二中把唯一的会议室腾了出来。“‘未来教室’里要放置设备,要有足够的体验空间,还要方便学生上课、开展活动,比我们开会更重要。”为此,许伟说服了校领导一班人,大家达成共识,宁可暂时在校园里露天开会,也要把“未来教室”建设好。
在中国记协和腾讯公司的关心下,4个月后,文县二中“未来教室”建成投用。也是从那时起,教了10多年信息教育课的冉玲莉有了“高大上”的教学阵地。
“以前只知道3D打印机能干很多事情,但是没见过,很多设备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在都能接触到,这对于我们提升教学效益、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十分重要。”如今,学校重视科技教育,“未来教室”也建成投用,冉玲莉信心满满,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以前一堂课备课几小时就可以,现在得花好几天”。
“我们抓科技教育,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给乡村学子一个可能。”许伟说,自己就是一个拓荒者,使命就是“搭起架子,树起旗子”,在文县二中点燃科技教育的第一把火,希望后来人继续干下去,直到结出累累硕果。“只要我们接续努力,这一天很快会到来,我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