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石峁遗址:石缝间穿越四千年的浪漫

发布时间:2023-07-19 10:57:00来源: 光明网

  家住高家堡的老百姓,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都知道石峁山上出玉,并相信“玉器夹在石墙里”。考古队刚到石峁时,一度认为这只是坊间传闻,可在2012年对遗址外城东门的发掘中,他们发现了6件完整玉器,从传说中的石缝里……

  日前,“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媒体行走进陕西石峁遗址,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故事。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是目前已知中华大地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

  “石峁是修建在高地龙山时期的石城,城内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遗迹,气势恢宏、构筑精良,在同时期遗址中非常罕见。”石峁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张志明介绍,石峁时期人们已形成了三城城建格局,即黄城台、内城、外城。这三部分石砌城垣有着完整的防御体系,奠定了后世城市形态,也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先河。

  张志明表示,石峁遗址外城共有7座城门遗址,由内、外两重瓮城、门道、砌石夯土墩台、门塾、马面等组成,坚固雄厚的外城东门既是控制交通、外防内守的实体屏障,也是石峁统治者构建的精神屏障。

  据介绍,考古人员曾在内瓮城石墙根底部的地面上,发现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300余块。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绿四种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其中最大的一块约30厘米见方。

  值得一提的是,石峁先民在绘制壁画时,先以阴刻线起稿,再以不同颜料绘制图案,在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上均与汉代及以后的壁画相似,这可能暗示着,中国早期壁画的基本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夏代早期或更早时期已基本确立。

  壁画由颜料层、白灰层和草拌泥层构成,颜料包括铁红、铁黄、绿土及炭黑,白灰的成分为碳酸钙,其中铁黄颜料应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至于绿土,张志明表示,一般认为提取该种颜料的海绿石来源于水深100~300米的浅海环境中,可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距海较远,绿色颜料从何而来至今仍是个谜。

  偌大的石峁遗址,目前已发掘的仅为冰山一角,可以想象,4000多年前,这里曾存在着一个怎样繁荣的族群。记者了解到,石峁遗址博物馆计划下半年启动运营,将与石峁遗址形成展示石峁文化的整体平台。

 

  前段时间,考古人员在陕西神木遗址皇城台发现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判断在石峁文化高等级墓葬中,存在着墓葬礼制,这是石峁文化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也是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获。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石峁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的故事就是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故事。

  (光明网 董大正)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