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生命之泉”滋养甘甜生活 千年坎儿井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9-12 10:4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天山以南,高昌故国,新疆吐鲁番常年高温干燥,立秋之后气温也经常超过40摄氏度,但这并没有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9月,吐鲁番瓜果飘香,当地群众正忙着收获葡萄、西瓜等农产品,其中葡萄产量预计将达到144万吨。

  当地群众都说,能在戈壁滩上开拓出一片富饶的绿洲,还得感谢当地的“生命之泉”——坎儿井,“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也就没有吐鲁番的葡萄”。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利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一般由暗渠、竖井、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组成。新疆的坎儿井总长度曾达5000多千米,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又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生命线”。

  千百年来,各族群众借助坎儿井把天山雪水源源不断送到吐鲁番盆地,浇灌出一片片绿洲,种下甘甜的瓜果。今天,在对坎儿井的保护和利用中,吐鲁番各族群众日子更甜了,不少人还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令人向往的生活。

  吐鲁番的“母亲河”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居民古丽再努尔·阿不力木的印象中,坎儿井的水是冬暖夏凉的。小时候,她经常跟小伙伴在村镇里坎儿井涝坝旁边玩,这些由天山冰川融化而来的水清凉甘甜,经过坎儿井引流后直通村镇,许多本地居民家门前还会修建一条水渠,将水直接引入家里。

  涝坝只是坎儿井呈现在地上的部分,更多神奇的部分还隐藏在地下。在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乘坐电梯抵达地下60米深处,可以听到“哗哗”的水流声,循着水流,跟随景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会发现坎儿井的秘密。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麓,和天山相对高差非常大。通过在地下修建暗渠,可以把水引入盆地;修建过程中,为方便施工与供氧,修建了一座座竖井,它们就像一盏盏灯,指引着地下水流入戈壁绿洲;当水流到地势较为平缓的盆地边缘,则通过在地上部分的明渠汇入涝坝,供当地百姓使用。

  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经理马静是土生土长的吐鲁番人,她说,坎儿井对于吐鲁番百姓而言不仅是水源,也是社会财富的象征,“比如以前的巴依老爷要是嫁女儿,一般不会问你家有没有房子、车子,而是问你家有没有坎儿井”。

  正是因为其独特作用,坎儿井又被称为吐鲁番的“母亲河”,当地居民非常重视保护坎儿井和水源。马静举例介绍,当地居民在洗手时有一个讲究:洗手时不能甩手,因为甩手会把水和“福气”一起甩出去。

  保护坎儿井刻不容缓

  作为世界水利灌溉史上的工程奇迹,最多时全疆共有坎儿井2000多条,总长5000公里以上,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地区。然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机电井大量使用等原因,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出水量逐年减少,数量不断萎缩。

  今年,吐鲁番水利局在2014年调查的有水坎儿井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坎儿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吐鲁番市现有坎儿井1108条,其中有水的坎儿井为169条、可恢复的坎儿井21条、无水坎儿井918条,许多坎儿井面临着无水可用、干涸废弃的境地。

  “保护坎儿井已经刻不容缓。”新疆坎儿井研究学会秘书长吾甫尔·努尔丁说,许多坎儿井走向消失,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例如机电井的大量使用,导致地下水被超采;另一方面是因为维护坎儿井的劳动强度较大,缺少维护资金,而且掏捞坎儿井的技艺较为低下,还有一定危险性,面临着技艺失传的挑战。

  为更好地保护坎儿井,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完成了对全疆坎儿井的系统普查,首次为每条坎儿井建立了翔实的“档案”;2005年,《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规划报告》批复实施,9年内投资2.5亿元拯救坎儿井;2006年,坎儿井入选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名单,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2006年1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施行。

  2009年,吐鲁番市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启动,目前吐鲁番已成功实施7期保护工程,累计对77条坎儿井进行了维修加固。目前,第8期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正在筹备中,将对高昌区6条坎儿井进行修复保护。此外,第9期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也已立项批复,计划对吐鲁番境内18条坎儿井进行维修加固。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坎儿井,近年来,吐鲁番在全力推进将坎儿井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今年8月29日,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规划及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咨询研讨会召开,多名专家学者聚焦坎儿井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话题建言献策。

  “我们有信心在明年申报成功。”吾甫尔·努尔丁说。

  让坎儿井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坎儿井已经不仅仅是水利工程,也不仅仅是流动的文物,更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保护与利用中,坎儿井焕发了新的活力。

  闻名中外的坎儿井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据介绍,吐鲁番全市目前以坎儿井为主题的景区有4家,分别是坎儿井游乐园(4A级)、坎儿井民俗园(4A级)、交河驿·坎儿井源(3A级)、坎儿井传承区(3A级)。这些景区全方位展示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历史演变等,是国内外游客来吐鲁番的热门观光地。

  每次在景区接待游客来访,古丽再努尔·阿不力木都感到自豪。2017年,这名维吾尔族姑娘辞掉了护士工作,来到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工作。那时,这个将“丝绸之路”驿站文化与坎儿井文化结合的景区还处在开发阶段。如今,她每天从家骑车十几分钟就能到景区上班,向游客介绍坎儿井的原理、历史和各种故事。

  吐鲁番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坎儿井乐园、坎儿井民俗园等景区正在积极提升改造,改建了坎儿井活态展示等设施设备,提升游客在景区的体验性。坎儿井民俗园还利用非遗文化打造剪纸主题、烙画主题、柳编主题等非遗主题民宿,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引进了特色民宿,修建了游泳池,这些依托坎儿井开发的文旅资源很受游客欢迎。

  如今,凝结着各族群众劳动智慧的坎儿井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观赏地。许多游客在葡萄架下吃瓜果,深入地下看坎儿井,当地各族群众则会向游客讲起他们火热而甘甜的坎儿井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王雪迎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