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他们用文化创意,拓展理解世界的边界

发布时间:2023-11-06 11:1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对津巴布韦女孩阿曼达·马孔贝而言,用文化创意为年轻人打开一扇感受世界的窗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在津巴布韦,有的年轻人由于失业,终日无所事事,甚至染上恶习。2022年,阿曼达所在的昆贝昆贝艺术基金开展“创意俱乐部”项目,为青年群体提供绘画、写作、音乐、舞蹈等免费课程,让年轻人用文化艺术充实生活。“文化是我们与外界联系、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11月1日举办的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上,阿曼达在“青年对话”环节,与来自中国、巴西、新加坡、沙特、英国等国的青年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和阿曼达一样的青年及团体还有很多,他们用文化创意,帮助自己和周围人拓展、感受和认知世界的边界。

  用文化创意打开走向世界的窗口

  “创意俱乐部是让年轻人参与社会活动、进行文化对话的一种方式。”阿曼达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曾教会了一名女士如何画画。女士原本终日在家无所事事,掌握画画技能后,她愿意走出家门、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还在路边画人物肖像出售。“有一天我遇到她,她还给我画了一幅肖像送我。”

  “年轻人的文化创意能变成一个窗口,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阿曼达坚信这一点。在她看来,文化不仅仅代表着“我们从哪儿来”,也是我们向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年轻人用文化创意讲述的故事,还可以改变世界。”

  青年琵琶演奏家柳青瑶对此感触颇深。2020年,她创新性地将中国民族乐器实录与现代配乐体系相结合,用中国乐器“讲述”中国故事,并发布视频《兰陵王入阵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好评。柳青瑶参与创作金庸先生的体验馆,还参与了好莱坞“敦煌数字人”的音乐研发。与世界顶级艺术家们共同探索人类声音领域的边界,柳青瑶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我想这是‘美美与共’的力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打开视野,关注声音领域相关的前沿科技与市场。”柳青瑶说,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打造更适应中国故事表达和语境的中国世界观,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音乐制作人和作曲家努力探索的新方向”。

  “年轻人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汤恩平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及全球图书业务总裁,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打卡”了许多城市。从他所在的出版行业来看,正是新一代研究人员的创造力,让传统出版模式向开放科学的出版模式转变,并让每个人能以同样的方式参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成果。“这是一种‘文化创新’,它将以非常积极的方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汤恩平建议年轻人多从事科学研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教育和科学总能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视野越宽广,就越能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好的贡献,推动文化创新和科学的发展。”

  “培养青年的创意潜力是共同目标”

  29岁的新加坡女孩黄丝敏则致力于帮助年轻艺术家将好的文化创意“落地”。

  黄丝敏是一名音乐创作人,她写歌也唱歌。她发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有好的文化创意,但实现它却是一个难题。2021年,她所在的“艺术之浪”工作室决定发起“100位创意者计划”项目,为拥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经验分享、技能培训和资金支持。“指导和支持更多年轻人追求理想,无论其理想是大是小。”

  为此,黄丝敏通过网络招募青年,他们中有许多艺术家。工作室积极吸取创意行业好的思路和提案,还把艺术家组成团队,让他们学习创意管理。他们支持的一名青年创业者设立了一个“表演节日”,为缺乏表演机会的年轻人提供舞台。“我特别希望给其他艺术家提供帮助,把好创意转化为现实。”黄丝敏说。

  俄罗斯青年事务署副署长杰尼斯·阿西罗夫在论坛上介绍,俄罗斯也非常注重培养青年的创意潜力。2015年,俄罗斯青年事务署首次举办了“塔夫里达”青年论坛,帮助青年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实现其专业潜力。创立以来,“塔夫里达”青年论坛的教育项目吸引了超过2.5万名创意和艺术行业的青年专业人士,涵盖音乐、美术、电影、戏剧、文学、舞蹈、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有奖竞赛,超过1160名青年获得了资金支持。

  在阿西罗夫看来,年轻人能创造新的艺术流派和形式,他们在青年节、展览和音乐会上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激发了周围人群的激情和灵感。“青年既是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发展历史上新阶段的推动者。培养青年的创意潜力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崇高而重要的目标。”

  “年轻人不要害怕发挥自己的才能。无论你来自非洲还是欧洲,我们都有不同的故事可以讲述。”阿曼达说,年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接受跨文化合作,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成为世界文化对话的推动者,“用青春激发价值”。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