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引领新风尚
【一线讲述】
讲述人:广州报刊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江慧诗
我是一个对报刊亭很有感情的人,小时候常跟着大人在亭子边上看书、看报,那些丰富多彩的插图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长大后,我与报刊亭结缘,成为一名参与运营管理的工作人员。
工作中,我渐渐发现:身边的报刊亭越来越少,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心底的记忆如何被重新唤醒?老报亭能否焕发新生机?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我心头。
2014年,转机来了——我们单位负责人通过新闻了解到巴黎报刊亭的经营经验。它们不仅有典雅的法式风格,还能在满足人们读报习惯的同时,提供一些智能化便民服务。经过集体研究,我们决定在广州建设一批既适应数字潮流,又能体现地域特色、中国气质的新报亭。
之后一年里,我们一心扑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搞研发,还是搞设计,大家日复一日地讨论,一套套方案被推翻,又有一套套新方案创造出来。终于,我们找到了最合适的那一版——形式上精巧简约,以“中国红”作为主色调,暗合中国人期盼祥和喜庆的传统观念,传承中华民族勤思尚学的文化追求;在功能上,开发了无人值守报刊亭,能够兼顾自助售书、第三方增值服务等便民项目。
现在,我们已在市面累计布放智能报刊亭537座,其中无人值守智能报刊亭451座。亭内配备了24小时购买或借阅图书报刊服务,以及24小时自动售货机、自助换电、政务智慧信息屏、收纳格子柜等便民装置,还能结合周边实际条件适时“变形”,让各项功能得以发挥。
报亭一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好评。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是我们一处老报亭的常客,老报亭更新成无人值守的智能报刊亭后,他觉得既新奇又开心,还学会了自助买报纸、借书。还有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对报刊亭很感兴趣。他专门找到我们,谈了很多对智能报刊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未来,我们会逐步将全市报刊亭都更新为智能报刊亭,并继续打造多种不同主题的报刊亭,让报刊亭展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陆健、吴春燕、唐一歌、王斯敏)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3日 07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