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地方高水平大学要聚焦特色学科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6 15:09: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朱达(宁波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龙头和统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层次类型丰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水平大学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机遇。地方高水平大学要立足办学优势,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使命,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立足办学优势

  地方高水平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突出优势。如宁波大学的力学、水产,辽宁大学的经济学,苏州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湘潭大学的数学,青海大学的生态学,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一定的声誉。这些地方高水平大学的上述学科都进入了“双一流”建设行列中,成为托举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从现实机遇来看,地方高水平大学能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深度参与区域各项事业发展,有能力通过自身较强的学科实力和较高的办学水平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高水平大学都有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如西北大学凭借考古学和地质学的学科实力积极参与西安市、陕西省乃至全国的考古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西藏大学通过生态学科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工作等。

  当前各地各区域都在抢抓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地方高水平大学也迎来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地方高水平大学要立足自身办学优势,进一步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互利互促,开启办学局面的新篇章,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贡献。

  聚焦优势特色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相较之部属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办学实力和办学资源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着力于多个学科并形成学科集群,实现协同发力、整体提升的学科发展思路不同,地方高水平大学一般只能在某个或某几个点上寻求突破,并进一步以点带面,渐进实现整体提升。为此,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形成高质量的战略发展格局,就要在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具体来说,要形成学科建设的两个意识。一是要形成学科建设“特区”意识,举全校甚至全区域之力为该学科的发展注入所需办学资源。以宁波大学力学学科为例,学校为了支持其高质量发展,特别组建力学与工程学部,并整合全校相关学科资源全力支持该学科发展。宁波市也专门出台了支持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建设的政策文件,从资金、平台、项目和人才等方面全面支持宁波大学力学一流学科的“特区”建设。二是要形成学科建设协同意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整合协同其他相关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从而助力学校办学实力整体跃升。宁波大学以力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纽带,通过研究各学科之间的共生关系,探索学科间的动态逻辑,打破学院与学院、学科与学科、学科内部各专业之间的隔离,组建“力学+”学科群,打造爆炸与冲击动力学1个学科高峰,建设智能结构与器件力学、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等3个学科高地,推进物理力学、水动力学、生物力学和岩石力学等4个学科方向布局,立足宁波区位优势,聚焦服务“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效应。

  总之,地方高水平大学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贪大求全,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这样不仅难以形成办学优势特色,也会稀释宝贵的办学资源。此外,还要避免一流学科建设的“独立王国”效应,相关一流学科虽然享有一定的办学特权,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关起门办学,割裂与学校兄弟学科的联系。这不仅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凝练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并形成办学优势。事实上,近年来一大批地方高水平大学正是基于自身特色学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云南大学充分发挥其民族学科的特色而积极服务于国家民族政策,西南石油大学通过自身在油气等相关学科的办学实力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等。

  当然,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凝练出办学特色,还是要以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具体来说,一是在学科战略布局上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要求地方高水平大学认真研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走向,并在与地方政府的紧密互动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二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双向互动、双向奔赴的发展局面。学科建设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事业,单方面靠学校力量很难取得积极成效。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在学科建设中紧紧依靠地方、服务地方,在全面、全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学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在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上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根本依据,而不是以论文和科研项目等量化的外在符号化指标为依据。

  总之,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中,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做到不失位、不缺位,在与部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等各级各类高校的协同发展中贡献自身的独特力量。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6日 15版)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