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阵容发声 证监会九大部门负责人谈注册制改革与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新一轮退市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证监会1月19日举行的2024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针对市场上“A股退市率不高”的观点作出回应。他说,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从注册制改革、IPO监管、融资融券、退市、减持,到提高证券违法成本、加强投资者保护……这场新闻发布会上,九大部门主要负责人相继发声,回应市场关切。这也是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来最大的发布阵容。
注册制绝不是“将IPO审核从证监会搬到交易所”
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2023年4月推广到全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已推进5年。
“总的看,注册制主要制度安排已基本定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实现系统性重塑,市场对法治的敬畏之心更强,市场生态不断净化,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加受到保护,监管部门自身的透明度更高、各种约束更强了。”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介绍,在改革之初,证监会就明确提出注册制改革三原则,一是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二是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三是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
他强调,注册制改革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涉及资本市场入口与出口、一级和二级市场、投融资、立法与执法等各领域全链条,绝不是个别人讲的“注册制就是将IPO审核从证监会搬到交易所”。
周小舟尤其提及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行上市机会比较稀缺,市场参与主体不够成熟,法治诚信环境还不完善。“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超过2.2亿人,这是哪个国家都没有的,是最大的国情市情。”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资本市场除了具备融资功能,还拥有投资、财富管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功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融资端看,近5年A股IPO总额2.2万亿元,再融资总额3.8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约6万亿元。从投资端看,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6.4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权益类基金从2.3万亿元增长至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比例从18%提升至26%。北上资金持A股流通市值从0.7万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10.8万亿元增长至22.1万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回报持续增强。近5年A股累计分红8.4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公募基金累计盈利2万亿元,分红2.2万亿元。
“我们不存在只重视融资,不重视投资。”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的新阶段,证监会将进一步确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市场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投资者长期回报。
对于受市场关注的减持新规,郭瑞明表示,总体看,我国市场的股份减持制度相比境外市场更严。按当前指标测算,沪深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受到限制。一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还主动终止减持计划。
2023年8月底,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首次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实控人的减持行为与上市公司分红挂钩,被认为将投资者保护落到了实处。
从严监管 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
注册制全面落地,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系列改革协同发力,过去的2023年,被认为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过程中,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始终贯穿于资本市场监管的全链条各环节。
周小舟介绍,在事前,证监会坚持质量优先,强化发行监管,严把IPO入口关。一方面对IPO申报企业的股东核查全覆盖,严厉打击违规代持、以异常价格突击入股、利益输送等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对从事投行业务的69家证券公司、381名责任人采取了监管措施,特别是对问题严重的5家证券公司暂停保荐业务,对55名从业人员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行业机构合规意识明显增强。
有关事中事后的数据是,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查办各类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近600件。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IPO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结合数据说,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他尤其提到实践中对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注重整治信息披露中的过度包装、“伪创新”等问题,同时坚决落实“申报即担责”,对审核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发行人、中介机构,按照问题性质,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问责、该移送立案的移送立案。“注册制一大变化是更加透明化阳光化,市场行为以及审核的程序、规则、结果都是公开的。”严伯进说,这既有利于约束市场行为,也有利于增强发行监管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厉打击违法的同时,对合法的保护也正得到加强,尤其受关注的是,受害投资者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补偿和救济。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建亭介绍,首单科创板集体诉讼、首单欺诈发行集体诉讼泽达易盛案(详见2023年07月25日中国青年报05 版报道《A股或将迎来第二起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于2023年12月26日成功调解结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个人投资者获赔金额最高的500余万元,人均获赔3.89万元。“投资者用时5个多月拿到了赔偿款。”夏建亭说,在投资者获赔的同时,证监会还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对实际控制人等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泽达易盛依法强制退市。
“目前,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工具箱已经比较丰富和充实,包括先行赔付、行政和解、责令回购、代位诉讼、中国特色集体诉讼等新型维权方式不断推出,而且相继落地见效。”证监会法治司负责人程合红表示,法治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不动摇,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为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活力,增强法治信心,提供法治保障。
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则注意到市场上一些把稽查执法与市场发展对立起来的观点。他表示,稽查执法不仅要发挥“惩”的功能,还要体现“治”的效果。“提升资本市场监管治理效能,是最好的投资者保护,也能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稳定市场、活跃市场的长期信心。”李明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