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记心间 感恩奋进永向前
编者按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月1日至2日,总书记深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苦,历年春节前夕深入基层,听民声、看变化、问冷暖、送祝福,彰显了人民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在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回忆。
殷殷嘱托记心间,感恩奋进永向前。今日,《红船初心》专刊推出专题报道,特邀部分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重温深情寄语,感怀奋斗征程,讲讲身边的新变化、事业的新进展、生活的新面貌,展现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新气象。
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讲述人: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党委书记 李 峥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四条胡同居民 朱茂锦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那天,也是前门老街坊们终生难忘的日子。总书记走进了群众家中,和大伙儿一起包饺子、炸饹馇,细细询问大家生活情况。
如今,五年已过,在总书记的殷殷关切和嘱托下,群众的院子里多了太阳能小夜灯,上下台阶多了安全扶手,街道治理从胡同街巷延伸到居民院落。社区用绣花功夫开展院落内的微更新、微治理,让老胡同焕发新活力。
为了精细化提升人居环境,社区按照“一院一策”的思路,升级改造了27个“美丽院落”,更好满足了居民在“厨、卫、光、晾、储”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建成24处“星级公厕”和7个“口袋公园”;完成60个院落的适老化改造。如今,老旧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也更加安全便利。
别看都是微小改造,要想让街坊邻居都满意,可不容易。为解决居民各种诉求,社区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小院议事厅”开会。前不久,非机动车雨棚选址遇到困难,居民们聚到“小院议事厅”,商讨采光、噪声、通行、排水、维护等问题,最终将新雨棚位置定在了草厂六条胡同南口,解决了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的困扰。
“小院议事厅”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地方,真正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现在,老街坊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大家对社区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今,“小院议事厅”已成立11年,解决胡同诉求超过了100件。这100多件事,过去件件都是老大难问题。今天,大家心往一处想,一齐解难题。
不仅人居环境有了提升,近些年,前门老街坊们的文化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历史上,前门东区商贾云集,各地会馆众多。如今,这些百年会馆经修缮改造后重张,我们经常去喝茶听戏。
北京是会馆之都,其中37处百年会馆集中在前门地区。从2021年开始,我们这儿实行“一馆一策”方案,统筹文物保护、特色发展、有序经营,活化利用会馆空间。如今,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陆续实现“会馆有戏”,戏剧、相声、魔术等艺术类型轮番上演。
现在的胡同既有光鲜亮丽的“面子”,也有整洁舒适的“里子”。生活有里又有面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生活,那就是舒坦!
(光明日报记者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张思琦采访整理)
用心织密“爱民服务网”
讲述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党委书记 李 佳
2014年1月27日那一天,对我来说,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日子。那天清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爱民社区视察指导工作,看望广大居民。作为爱民社区党委书记的我,有幸为总书记介绍了社区工作开展情况。
亲切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总书记浓浓的人民情怀。结束考察之际,总书记还为我们留下了“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殷切嘱托。深情的话语,殷切的期望,让在场的老百姓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继续前行的动力与干劲。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轮回,让时光有了纵深,岁月有了层次。在匆匆流逝的时光里,我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爱民社区党委,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重点,创新方式创建“关爱服务”型社区。按照“夯实三有、推进一化、网格管理、精细服务”的要求,形成一抓到底的管理网络,织密“爱民服务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提高为民服务实效。
十年来,爱民社区作为“答卷人”倾力实践,努力向社区居民这个“阅卷人”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现有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分类,将原有的14个窗口整合为6个窗口,承接办理事项由原来的35项增至50项,并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对与居民密切相关且关注度较高的服务窗口,设定办事时间,为居民及时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社区成为居民的服务站、暖心园,低保、社保、就业、养老等事务,都在家门口解决。
2014年,社区新增了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加强居民免费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在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症精神病人全覆盖的基础上,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由2014年的82%提高到目前的近95%。我们还开展了为辖区居民免费体检和平价就医活动,惠及群众800余人次/年,提供免费康复指导50次/年。近年来,通过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嵌入式服务,实现了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引进的社会服务组织,助力养老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总书记点赞的民惠超市也完成了提档升级。按照“社区搭台、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运作模式,2017年7月成功引进德克隆超市进驻,商品种类增加到1700类、3000种,涵盖了洗化、食品、日用百货,基本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目前居民共享受优惠12557单,超市共让利63800余元,惠及居民210余户。同时,超市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送货上门服务,解决了他们排队、结账、上下楼不便等问题,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购物体验。
(光明日报记者高平 光明日报通讯员王楠楠采访整理)
村里红火了 日子更美了
讲述人: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民 武红静
2022年1月26日,对我们段村来说,是个大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他对乡亲们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听了这些话,我们心里都暖暖的,想过上好日子的劲头也更足了!
现在我们村子可是大变样了,从里到外都齐齐整整。你看,自来水、排污管通到了家家户户,还有5G网络全覆盖,今年冬天实现了清洁取暖,生活上了好几层楼呢!为了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村里还特地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食堂、棋牌室……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只需一元钱,就能享受到营养丰富的午餐。
看着亮堂整洁的村子更加宜居,我们的干劲别提多足了。现在,村里建起了千头羊养殖基地,发展肉用绵羊和黑山羊养殖产业,改造后的村集体大棚用来种植双孢菇。这两个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加20多万元的收入。
你看,来我们村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村里打造的小作坊一条街,让游客能吃上地道的“段村味道”。我们家也积极响应,学习了羊汤技术,开起了“老蔡羊肉馆”,用的就是咱村的羊肉。村里发展“四方小院”夜经济,让生意更红火了,每天平均营业额能达到五六百元哩。
在村党支部的安排下,我还做了村里的讲解员,给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述我们村的发展变化。村里的党员教育基地,布设着红色文化、乡村振兴、非遗文化、锣鼓艺术等展厅,开发的《追随领袖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汾西革命史》等教学课程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收获满满。目前,村里已累计承接各类参观调研学习2.8万余人次。
快过年了,县里的年货市场搬到了段村,还装饰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到了晚上,灯光闪烁,照亮了整条街道,更照亮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杨珏、李建斌 光明日报通讯员侯建兵采访整理)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讲述人: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 罗爱艳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时殷切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幸福的佤族村留下幸福的回忆,而我们家也告别了在外务工的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幸福咖啡屋、幸福书吧等休闲场所一应俱全,乡村振兴学堂正在修建,村里还有佤族文化民俗馆、农耕文化观景台等场所供游客参观游玩。晚上,我们还会在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开篝火晚会,和游客们一起跳舞,十分热闹。许多村民在家门口摆上小摊位,卖茶叶、蘑菇、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和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我平日在村里的幸福书吧打工。每天早上九点,我就会推开幸福书吧的大门,开启一天的工作——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做香喷喷的咖啡。来到幸福书吧打工前,我从来没接触过做咖啡,经过不断学习,我也能根据咖啡豆的特点和客人的需求,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了。
我家里还开了个小客栈,是腾冲建筑风格的木雕两层住房,共有五个房间。这几天,家里就来了五位四川游客,住了三个房间。家里种了些草莓和油菜,草莓就卖给村里的游客,一天能卖百八十块钱。
我还利用闲暇时间,做了点果酒和果脯,原料就是我们村里的野生果子,我们称之为寨果。我一般做些果膏和果酱留在家里自己吃,而果酒和果脯主要卖给游客。从做米到烤酒再到泡果,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出酸甜纯正、色泽红润的果酒。我做的果酒很受游客喜欢,很多在我家民宿住过的客人都会找我订果酒。今年,我做的果酒已经订出去100多斤了,每斤能卖30元。
我的丈夫在景区开旅游观光车,女儿在村里担任讲解员。我也彻底告别了以前外出务工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天晴下雨都要跑的日子,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照顾家庭,还能打理我的小客栈。去年11月,我的民宿还登上网络平台,借助网络的力量打开销路。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开始采购灯笼、挂画,把家里装饰一番,图个喜庆。今年,我打算修缮一下家里的窗户、小阳台和厨房,把闲置的厢房布置成客房,这样就能增加两个房间,让来我家的游客住得更舒适,体验感更好,也让我们全家的日子更红火,让我们村的生活更幸福。
(光明日报记者徐鑫雨、张勇采访整理)
讲好映秀故事 传递大爱精神
讲述人: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讲解员协会红色讲解员 王 群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是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的一名亲身经历者,我见证了映秀的灾后重建和涅槃重生。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好、发展好映秀的信心,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映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很多。这几年,我们的讲解员队伍更加壮大,讲解工作更加专业,讲解内容除了抗震救灾精神以外,更加强调党性教育、家国情怀。地震之前,我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如今成为一名讲解员,我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念和勇气。
海内外游客来到映秀,都会参观漩口中学遗址。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在这里做了500多次讲解。每当我讲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抗震救灾精神时,很多游客都会忍不住流下泪水,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所打动、所鼓舞。几乎每一位来到映秀的游客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映秀很值得来,因为当你见到映秀的人、听到映秀的故事后,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了。”
很多游客还会到映秀镇场镇上去看一看。这里街道规划有序,店铺林立,十分热闹。很多经历过地震的老乡,都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映秀镇的每家餐馆都有几道名菜:带劲豆花、幸福酥肉等,其中无不饱含着映秀群众对游客朋友们的感恩和祝福,希望朋友们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带劲。如今又快过年了,场镇上年味很浓,游客很多,腊猪头、腊猪尾满街飘香,我们希望与游客共同迎接有头有尾的美好新年。
来到映秀的游客,通过现场参观、体验和聆听我们讲解员的讲述,不仅能够看到灾难的痕迹,更能看到重建的硕果和发展的成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映秀镇一名宣讲员,我要继续讲好映秀故事,把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东、周洪双 光明日报通讯员杨玲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08日 05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