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回应:因地制宜 整合多方资源 多元主体参与
“建设与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改善当前文化发展现状、拓展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燕锋表示,针对乡村基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滞后的情况,需要多方整合资源、多种措施并举、多元主体参与。
一是鼓励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空间,通过资源整合、空间布局优化、多业态融合,实现文化空间的功能叠加。如在乡村基层,活化利用闲置民居、戏台、基层综合服务中心等空间,融入非遗、艺术普及、阅读、旅游服务等功能。注重结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主题文化空间,丰富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产品供给。
二是标准化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提质升级。需要制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和管理的标准规范,出台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方案、绩效管理办法及建设服务规范,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一体建设。依托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在文化空间开展丰富的文旅活动,运用数字化技术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基层,并形成一系列活动品牌,常态化服务辖区基层群众。
三是推动政社合作,促进融合发展。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方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多元服务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新业态。出台鼓励政策,明确参与文化空间建设社会力量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鼓励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跨界融合提升服务效能。倾斜支持做好乡村基层人才培育工作,全面优化升级空间服务。
(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郭凯倩 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