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记者手记:从北京到柏林:同一个世界 同一种心愿

发布时间:2022-02-15 14:1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柏林2月14日电 题:记者手记:从北京到柏林:同一个世界 同一种心愿

  中新网记者 马秀秀

  拉着两个行李箱,背着大包小包,当我走出机场,看到举着名牌迎接我的同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从北京到上海,经转法兰克福再到柏林,各环节要求仔细。盘点整个行程,感受更多的是思考:无论国籍、种族、肤色、年龄、职业,身处同一个世界的我们,其实有许多相通点。

  因为工作需要,我于当地时间12日11点3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法兰克福。当我抵达航班值机柜台,长长的队伍映入眼帘。在全球疫情依然蔓延的当下,仍有不少人因工作或学习需要出国。

  人群队伍中,有不少从各地赶来,经转飞赴德国、英国、瑞士等地的留学生。父母多陪在身边,或帮忙打点行李,或检查文件资料,或嘱托防护事宜。经过卫生健康申报、出境放行、安全检查后登机。坐在我身旁的是两位“00后”留学生。此行是他们经过较长时间网课学习后,正式开启线下学习之旅。言谈中,他们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方便旅行,方便常回家看看。

  航班经过十一个小时多的飞行,落地法兰克福机场。那一刻,有旅客开始更换口罩,机组人员穿上防护服,礼貌地向乘客道别。机场里,“请您保持1.5米距离”的防疫提示随处可见,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旅客过海关。重新经过安检,我于下午五点半到达转机预计登机口。

  坐在候机口,看着不时过往的匆匆行人,我意识到,看见国人的身影开始变得“奢侈”。彼时,在北京和上海打车的拥堵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不由想起司机师傅当时宽慰我的话,“到海外,你会想念国内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疲困交加,到候机口附近的快餐点买了汉堡和矿泉水。售餐员看起来是一位非裔女士。因购餐者寥寥,她独自坐在候机口旁的椅子上吃着一个人的晚餐,不时抬头张望着“摊位”。这一幕像极了我从北京到上海那晚,在一家面馆看到的老板独自吃面的场景。

  夜色渐深,候机口处有人横躺在座椅上休息;有男孩和女孩视频聊天;有空少边刷手机边等待执飞;还有人拿出自带的面包果腹......眼前德国民众的这些生活场景与很多中国人类似。世界好像很大,但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与情感需求、为美好生活而奔波似乎并无二致。

  晚上九点,我终于登上飞往柏林的航班,彼时的我困得已经快睁不开眼睛。乘务员看到带着防护面罩的我与其他乘客并排挤坐在一起,示意我坐到后方的一排空位;飞机落地后,一位乘客看我伸手取行李吃力,主动给予帮助,并微笑着回应我的感谢;去酒店路上,出租车司机谈论起当地疫情,对中国及中文的了解;入住酒店,同事早已准备好面包、牛奶、洗发露等;此时,又不自觉想起从中国出发时,亲朋好友的问候,其他旅客的让行......虽然世界很大,不同人诉求各异,但真善美总是让人感到温暖与亲近,牵引着人们心意相通。

  从北京到柏林,一路旅程,给予思考。虽然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各异,价值观多元,但人们对疫情早日消散的期盼,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奔波与努力颇为相似。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的民众之间,应该尊重不同,通过对话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才能弥合鸿沟,得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伴随全球化,我们已从单纯个体成长为世界公民。游走于不同国家和区域间,一个人无论其国籍、种族、肤色、年龄、职业,不仅承载着个体符号,更承载着不同文化间的开放与理解,包容与善意,以世界视野审视自我,才能架桥梁、促相通。(完)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