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北京设立全国首个国家植物园 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发布时间:2022-04-19 11:05: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北京设立全国首个国家植物园

  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开展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 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功能

  昨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未来将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未来将建设成为我国及世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植物收集和展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由南北两园整合而成

  去年10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随后,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

  昨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国家植物园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强化业务指导,与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四方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组建成立国家植物园理事会,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崭新管理模式下,统筹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运行管理,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运行的管理体系。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园区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其中,南园以科研实验为主,侧重于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核心技术研发;北园以迁地收集、科普、展示为主,侧重植物应用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艺植物收集展示、园林园艺技术研究及培训等。

  主要任务为“迁地保护”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植物园?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副司长周志华表示,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外来种入侵、自身繁殖受限等因素,一些野生植物濒临绝灭,亟待采取有效的保护拯救措施。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而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通过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予以保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介绍:“以北京特有的百花山葡萄为例,它曾是世界上‘最孤单’的葡萄,野外仅存两株,离‘灭绝’仅一步之遥。近年来,百花山葡萄在国家植物园里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经人工繁育了很多小苗。今后,我们会把这些小苗移栽回野外,复壮野外种群。”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植物园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的优势资源,具备了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目前,南北两园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数量全国领先。

  未来将建28个特色专类园

  在首都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同时也凝聚了几代植物学家的夙愿。今后,国家植物园将开展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功能;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

  据国家植物园(北园)执行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贺然介绍,国家植物园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下一步将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同时,国家植物园还将同上百个国家的植物园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