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职场“软技能”提升已成就业者和用人单位迫切需求
中新财经5月18日电 (记者 夏宾)提升劳动者素质,造就一大批与高质量就业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就业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发展格局对劳动者能力体系的升级换代提出了新的要求。
18日,记者了解到,据得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职场“软技能”提升已经成为就业者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面。
当下中国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可以说,就业人口的“硬技能”已有相当保障。然而根据《白皮书》的调研报告,超过85%的职场人正经历职场困境与挑战,“职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占比达到66.9%。
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实际上也正是中国结构性就业矛盾中的一个侧面,即较高发展水平的“硬技能”与欠缺的“软技能”之间的失衡。《白皮书》也指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对劳动者的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场人的“软技能”危机更为突出。
“能力失衡”的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问题中不容小觑。实际上,相比于“硬技能”,“软技能”更偏重非认知能力,包含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等。
这也与数字经济所体现的要求相契合,即生产和价值创造方式加速迭代使得及时洞察并满足客户需求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人机交互成为主流、更加灵活的团队协作要求人作为“节点”的沟通作用更为突出。这些都强化了“软技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不可替代性。
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冲击之下“软、硬技能”平衡的问题,多数职场人表达了清晰的诉求。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已经不是劳动者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限制性因素。
《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对职场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中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位居前五位。劳动者普遍认为自己最想提升的也是“软技能”。
来自于就业人群的反馈实际上也是对于就业岗位“软能力”需求的一种直观反映。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但能否驾驭新岗位,拥有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对于劳动者就业来说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工作,“软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同时,来自雇主的期待也是明确的,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也有迫切的提升诉求。
通过《白皮书》上述对于职场人的调研可以看到,劳动者转型的主动性已积聚起来,而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提升自身“软技能”以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对于当下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白皮书》指出,一方面是职场技能培训尚滞后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职场技能培训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劳动者“技能平衡”问题,需要多方发力。来自国家与政府层面的重视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核心关键。人社部等四部门针对“十四五”期间的职业技能培训发文指出,鼓励更多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参与提升培训的供给能力和质量,并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随着职场人愈发关注自我发展与提升且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也需要企业与教育培训平台关注到当下的高质量就业的堵点与难点,作为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补充式教育供给,更好地满足职场人更加丰富多元的自我提升需求,成为加速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有效途径,厚植起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