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构建妇幼健康数字化体系:打通偏远地区产检“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产前检查是女性孕期不可缺漏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但数据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孕妇产检率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水平。对此,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唐昆近日在北京建议,构建妇幼健康数字化体系,以数字化技术打通偏远地区产检“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分别下降至16.1/10万、5.0‰、7.1‰,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其间,产前检查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知,产检对于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与新生儿的死亡率至关重要,良好的产检能够减少高危孕产妇的风险,显著预防和降低妊娠期不良的并发症,控制高危孕产妇的发生,防止不良妊娠结局,从而改善母婴健康状况,提高产前保健质量和整体人口健康水平。
“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唐昆指出,相关统计显示,西南地区孕妇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仅为41.4%,孕早期检查率为51.1%,均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水平。
其中,临床产检设备体积较大、价格昂贵,使用场景局限于非移动诊所或医院环境,成为影响产检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西部偏远地区来说,该问题造成了产检服务的可及性较差。“因此,要解决相关地区产检率不足的问题,需要同时应用轻量化设备的信息采集技术以及远程分析风险预测技术。”唐昆介绍说。
他建议,可以通过构建妇幼健康数字化体系,解决此类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基层社区卫生人员可以采集孕产妇特定几个指标(如胎儿心电、血压、血糖等)的产检数据,并将其上传至在线系统。再结合收集的医学检测指标以及通过小程序发放给孕产妇的问卷数据,系统应用产检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糖尿病等的风险评估。同时,将信息传递给医院,建立孕妇的个人数据库,以提供给医生做远程诊断。
唐昆认为,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打通精准健康扶贫妇幼卫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将会为我国其它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甚至其它发展中国家减少孕产妇死亡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解决方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