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珍珠成为年轻人的潮流
计杏元,是土生土长的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人。同时,他也是苏州市渭塘淡水珍珠加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18岁时,他就跟着祖父学做珍珠生意。当时,计杏元一家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珍珠:“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有这方面的技术,我不上学的时候就跟着他们一起做。”
他说,冬天种的蚌最好,当地的农人也不用种田插秧。所以每年10月以后,就是计杏元一家固定的、为珍珠奔忙的时光。
最辛苦的是捞蚌。当时捞蚌没有专业的手套。一切成果都要靠双手来创造。他们把小船划到湖里,身子靠着船沿,双手就直接插到冰冷的湖里去捞。“膀子上红得不得了,手都裂开了,到处都是冻疮。”计杏元回忆。
改革开放后,国家将珍珠列为农副产品,珍珠的销路打开了。
这些年来,到店里购买珍珠的大多是“老客户”,年轻人很少会到线下店里购买他们的珍珠产品。
计杏元逐渐意识到,想把珠宝生意做好,终究还是要靠年轻人带动销量:“我调查研究了一下,发现80%的年轻人都是在网上买东西。”
从2007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在阿里巴巴上卖珠宝。卖了一年半,可并不成功,因为那时候在电脑上购物不那么方便。
为了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拓展思路,计杏元东奔西走,每年至少要去3次国际性的珠宝展览,了解时尚潮流和新的珠宝款式。
在设计上,他一直在揣摩年轻人的心理,在年轻的款式上下功夫,还与在香港国际珠宝展上认识的广州、深圳的商人们谈起合作:他负责设计珠宝样式和种蚌,把质量上等的珍珠邮寄到合作的厂商那里,厂商根据图纸把珠宝制作出来,计杏元再销售和推广。
计杏元介绍,他们现在和厂商合作,设计的吊坠、戒指和耳钉销量很不错,年轻人都很喜欢,尤其是这3年,几乎形成一种“潮流”。
在销售方面,2012年,计杏元重回线上销售领域,还慢慢开始在淘宝和拼多多上做线上直播带动销量。
他手把手带出了6个直播间主播,从镜头前的动作表现,到直播过程中的讲述方式,全都是他之前自己直播时摸索出来的。
现在,他这个传承人的工作在互联网上有了更大的延伸。
这一次的销售成果很显著。在两个销售平台,每天都有“回头客”推荐身边同事和朋友进直播间。现在的“苏印珠宝”直播间,每天从早上7点播到晚上12点,直播时长高达17小时。
目前,仅在拼多多一个平台,粉丝数就达到40万,这让计杏元不敢想象。以前是单独面对顾客,现在要同时面对几万顾客,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现在的他每天都很忙碌,他不仅要解决主播直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程把控电商平台流量,还要抽时间见客户,监督员工们的珍珠加工质量。
庆幸的是,到现在,他还维持着一周至少设计3款珠宝的创作频率。因为,他始终觉得,互联网再怎么发展,好创意、好作品,还是“看家本领”。
采访时,计杏元拿出手机照片,展示他近期设计的作品。他最近设计了一款口罩吊坠,“是受这个新冠肺炎疫情大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灵感”。
吊坠是银制的口罩形状,中间托着一颗白净亮丽的珍珠,配以黑线和绿色的碧玺,不仅设计巧妙,色彩搭配也很舒适。目前,这款口罩样式的吊坠已上市。
“我每天基本要凌晨两点才休息,现在直播带货太火爆了。”计杏元说,他经常处理事务到凌晨4点,“有时候我坐在那里,人就要睡着了”。
为了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计杏元的儿子也回到他身边,此前还专门去北京学习了珠宝设计专业。当然,计杏元也要费尽心思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儿子。
“看一个珍珠的好坏、判断它的价钱,没有专业的仪器,都是要靠眼光看出来的。”他有时候会拿一颗珍珠考儿子,儿子现在能判断出50%以上。“我孙女今年已经16岁了,我也告诉她‘这个本领将来还要传给你’。”
孙艺铭 曹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