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给青少年文艺送上一朵小红花

发布时间:2022-10-12 15:00:00来源: 光明日报

  日前,“送你一朵小梅花”——中国戏剧小梅花专场演出成功举办。小演员们在台上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充分展现中国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也让我们对中国文艺的未来充满信心。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文艺事业的明天也注定要由今天的少年儿童谱写。

  青少年文艺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和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离不开文艺作品的陪伴。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艺活动将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孩子们身边,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在他们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供给美育养料,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系好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青少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文艺活动聚焦少年儿童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绽放青春的舞台,更能为他们架设通向艺术世界的桥梁,挖掘艺术兴趣与天赋,开启属于自己的艺术之门,不断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近一段时间,各类青少年文艺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日前,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佩花晚会举办。涵盖锡剧、京剧、越剧、昆剧、川剧、蒲剧、粤剧、西秦戏、莆仙戏、柳子戏等14个剧种的精彩节目集中呈现,一批“小梅花”在舞台上尽情绽放。同一时段举办的“送你一朵小梅花”——中国戏剧小梅花专场演出,从近五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遴选出能够反映戏剧行业风貌和戏曲后备实力的作品,兼顾专业与业余演员的融合、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精心编排出一台少儿戏剧盛宴。黄梅戏《徽州女人》、锡剧《唱支山歌给党听》、越剧《刘胡兰剪辫子》、蒲剧《华子良·火种》、豫剧《铡刀下的红梅》选段、川剧《战友情》等接连上演,“小梅花”们将“信仰的力量”“传承的光芒”“美好的向往”“延安的回响”演绎得有模有样,文戏出众、武戏精彩,令人称道。

  而在近期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现场,曲艺小演员们为观众献上了涵盖15个曲种的20余个精彩节目。展演中,既有观众熟悉的相声、小品、快板,也有极具地域特色的苏州评弹、粤曲、数来宝、苏州琴等。展演节目紧扣时代主题,构思新颖独特,既有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有反映少年儿童校园生活、真实心声的原创作品,用充满童心童趣的形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此外,各地举办少儿艺术节、青少年文化艺术大赛等,通过各种文艺形式集中展现少年儿童的文艺风采,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走近人民群众,用文艺方式逐梦未来。

  这些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艺活动,展现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呈现了我国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青少年文艺活动既是重要的艺术普及与美育,更是文艺事业的“播种”“育苗”和“奠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青少年文艺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作用,为我国文艺事业发掘和培养更多接班人,仍是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仍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儿童剧,《马兰花》中那些令人难忘的台词让几代中国人终生难忘,在每个小观众心中种下勤劳和善良的种子。这便是经典的力量,它的思想性与艺术品质使它传唱不衰。这也启示我们,在举办各类青少年文艺活动时,要主动传承经典。经典作品集中体现时代精神,体现跨文化、跨时代的普遍价值,体现艺术创造的完美与典型,因而彪炳史册,成为传世之作。越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越要重视经典作品的美育作用,越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确立健康向上的审美取向。一部经典文艺作品既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又具有教育性,无论是青少年观众还是青少年演员,好的作品总能引导他们进行一次“心灵上的长征”。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青少年文艺的发展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随着时代发展,文艺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孩子们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天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各种技术元素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新时代呼唤新经典,我们需要专注于内容创作和内容创新,用新的精品力作感染孩子们、打动孩子们,用高品质文化精品充盈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二是在校园与舞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佩花晚会等青少年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戏曲进校园的显著成果。以此为例,参赛选手主要是中小学生,而他们的指导老师基本都是专业演员,很多老师还是“梅花奖”获得者。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走进校园传道授业,逐渐打通了文艺院校、文艺院团与校园的联系。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展现出兴趣与天赋时,相关各方也努力在校园与舞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多文艺类型尤其是表演艺术,都需要舞台实践,这种实践既是锤炼,也是检验。因此,在推动文艺进校园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类文艺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更大的舞台,并在未来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任。(光明日报 作者:康相坤,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