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科技工作者“侨见”上海:汲取精神力量 创新赋能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7 15:51: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 范宇斌)由上海市委统战部主办的“侨见·这里是上海”市情体验活动第三场16日在上海举行,科技工作者一行实地参观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鲁迅纪念馆、1925书局,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在交流互动中,加深情谊,扩大朋友圈。

  100年前,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科技工作者一行通过多媒体展陈详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电科第五十研究所)微波与探测研发部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闻海达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但他鲜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他说:“第一次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外滩,坐落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一直以来被视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历史的象征。

  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如今的外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俊平看来,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影响着城市精神的塑造,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缩影,如今的上海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汇聚,也带来了各自领域的先进经验。

  陈俊平谈及,他当年来到上海求学也是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我曾经去德国的研究所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上海。”陈俊平说,出国拓宽了视野,回国则能够更好地发挥才华、报效祖国。科技工作者除了要有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科学家精神,还要不忘初心,将所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连在一起。

  鲁迅一生,上下求索,不懈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成为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在鲁迅纪念馆,科技工作者一行时而仔细聆听讲解,时而浏览展陈介绍。

  “鲁迅是课本上的名人,他弃医从文的经历让我很佩服。”浦江实验室智慧医疗中心青年科学家、副研究员徐捷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仅是鲁迅一生的精神体现,也是他正直的民族脊梁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医药领域的科研人员,我在领悟鲁迅精神之中,更加坚定了勤勤恳恳投入科研的信念,随着国家对科技人才的愈加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科研人才回国发展,也让我坚定了扎根上海、服务全国的信心。”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人才集聚地,闻海达表示,“作为一名海归科技工作者,我要以身作则,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要务,用实际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时空交汇,引领前行,“1925书局”的前身是1925年建成的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元素在此融合。在这家持续开业近百年不断的书店,科技工作者一行座谈交流,共话科技创新赋能未来发展。(完)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