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德寿宫启示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 题:杭州德寿宫启示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
作者 严格 谢盼盼 王题题
“如果这里没有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会怎么样?”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问作者。
卓军的答案是:杭州只不过多了几幢比较贵的商品房而已。
据了解,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即将公开亮相。
德寿宫是南宋时位于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重要皇家宫殿、园林建筑,宋高宗、宋孝宗退位后在此居住。
作为南宋古都所在地,但在杭州想看见南宋,一直不太容易。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依托德寿宫遗址原址,以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收藏和展示为主,同时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南宋,终于可以真实地看见。
博物馆位于杭州中河高架望江路口。这里最早出现在公众面前,是2011年杭州土地出让的《读地手册》。
据了解,该地块将新建住宅区住户379户,均为多层建筑,建筑层高不超过七层。
原本是房地产出让项目,为什么能够转为保护展示项目?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表示,这是经过了多年多方努力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
据悉,德寿宫遗址所在地块最初是杭州工具厂的所在地,后来这一地块出让,对杭州工具厂进行拆除并搬迁,并计划在此建多层住宅楼。
卓军透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在这里发现德寿宫遗址,但文物部门没有可制约这一地块出让的依据。
就在这时,德寿宫附近的杭州南星桥一地块出让,因涉及是否属南宋皇城遗址范围引发争议,专家学者也为此发出呼吁。
考虑社会各方意见,杭州市决定暂停德寿宫遗址所在地块的出让。
暂停后,该地块是做文物保护还是开发建设?自此开始了十多年的协商。
卓军说,一方面当地政府旧城改造拆迁投入巨大,如果不进行土地出让,那将“血本无归”,另外一方面,文物部门认为德寿宫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应优先。
双方也曾经有过妥协:为保护地下德寿宫遗址,小营地块出让后建筑将不允许深挖打桩,下挖控制在一米以内,采用平板基础不触及地下德寿宫遗址。
其后也有方案,部分区域保护展示,部分出让进行商业开发配套。但是多方利益还是很难平衡。
卓军说,转折点是2013年出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于德寿宫遗址地块的规划都有明确规定,特别在保护范围上作出规定。
然后,保护展陈的方案浮出水面,其方向和如今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始靠拢。
2017年,该方案得到了批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一地块上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这是南宋临安城考古历年以来发掘最全面的一次。”卓军说,经过考古挖掘,对德寿宫有了比较全面了解,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砖砌道路、假山基础、排水设施等诸多遗迹,出土各时期器物标本等。
发掘之后,经过长时间策划和几轮方案的变化,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项目方案在2020年取得了批复。
历时两年多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终与世人见面。
“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文物保护、展示、博物馆建设和宋韵文化研究几乎所有能遇到的难题,全部集中在了这个项目里。”卓军这样评价。
德寿宫遗址在地表两米五至三米以下,杭州又是一个地下水充裕的地区,把遗址露明展示出来,首先要解决积水和潮湿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看到的就是游泳池,而非遗址。”卓军说。
卓军表示,经过多方努力,建成后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实现了五个“首次”,即首次最大面积露明展示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首次最大面积系统性开展南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首次原址原貌原标识展示南宋皇家建筑形体、首次大规模数字化复原展示遗址、首次全面展示南宋历史文化与社会风貌。
在卓军看来,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文物工作面临的一项难题。
值得点赞的是,这些年,杭州有不少开发建设为遗址保护让路,甚至鱼和熊掌兼得的案例。
如1995年,在杭州紫阳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了南宋太庙遗址,杭州市不惜前期8000余万元的投入,停止在遗址所在地建设住宅小区,并建造了太庙遗址公园,给市民提供了一处环境幽雅、人文气息浓厚的活动和休闲场所。
2003年底至2004年,在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发现了南宋御街遗址,杭州市决定“隧道要通、御街也要保”,最后调整了原有的隧道方案,并在遗址基础上建造了南宋遗址陈列馆。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遗址公园也建成开放。
而德寿宫在遗址展示和保护方面,再进了一步。
卓军觉得,这十年的等待,也是德寿宫之幸。
这十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政府有更多力量去支持文物保护事业;也是文物保护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十年,德寿宫此次保护展示运用了各种领先技术;更是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空前高涨的十年。最终德寿宫等来了最好的结果。
卓军特别提到德寿宫所在地杭州上城区,在前期投入“血本无归”情况下,还投入巨资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同时宣布免费开放,这是对文物保护价值的高度认同。
“以前我们文物考古部门往往是开发建设单位的死敌。”卓军笑称。
卓军也认为,不应该把文物保护视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拦路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西湖历史文化和景观的保护以及免费开放,给杭州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卓军问。
“良渚,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卓军又问。
卓军认为,通过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实现上承优秀传统、下启文化创新,鱼和熊掌兼得,这才是它带给人们的最大价值。(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