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小多肉“育”出大别山老区乡村振兴“新样本”
中新网信阳12月8日电 题:小小多肉“育”出大别山老区乡村振兴“新样本”
作者 王宇 米洁
“欢迎大家来到邱丘的直播间,这是主播刚刚做好造型的一盆多肉,大家喜欢吗……”12月7日,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一座钢结构大棚内,一盏补光灯、一部手机,“80后”创业青年邱丘正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推销多肉植物。
近年来,随着多肉植物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多肉”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在“肉粉圈”里,流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多肉”的说法,这也足见该产业的市场潜力。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一提到多肉植物,“肉粉圈”首先就会想到邱丘在家乡平桥区创办的多肉基地。
2015年,从大学毕业的邱丘凭借着对多肉植物的喜爱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决定返乡创业。几经考量,邱丘决定将公司选址在平桥区二郎村,多肉基地也在此扎根。
“二郎村靠近淮河,临近107国道,交通便利,加上政策的扶持,我就把基地建在了这里。”邱丘介绍说,当地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较为成熟,加上地理优势和平台优势,在此创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邱丘介绍,养好多肉是个“精细活”,不仅对温度、光线、空气有一定要求,水分、湿度和土壤更需严格把控。不同品种的光照时间各不相同,水分也需要保持在“恰好”的程度。
为适应北方气候,邱丘选育的多肉植物品种不仅存活率高,形状也别具特色。有体型硕大的盆栽,也有袖珍造型的文创产品,价格在20元至数百元不等,深受年轻人喜爱。
“我们的培育区就像是‘育婴室’,现在销量最好的几个品种都是我自己亲手培育的。”邱丘说,凡是其基地销售出去的多肉,她都会进行回访服务,并对每个需要帮助的客户传授养护知识。
如今,经过7年的发展,邱丘的“多肉花园”已初具规模,目前有340多个品种,大约有15万棵树,全年收入可稳定在70万元。
每逢周末,邱丘的“多肉花园”里便人来人往,一盆盆形态各异、爽心悦目的多肉植物让人流连忘返。
谈及未来打算,邱丘介绍,除了继续扩大基地规模,还计划建造智能化、多功能的多肉大棚,同时还打算免费培训村民学习多肉种植培育技术,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就业增收。
“我会把直播继续做下去,扩展新客源。周边村民用学习的培育技术把多肉货源量冲上去,线上线下的销路再一跟上,那可就红红火火喽!”邱丘如是说。
作为“新农人”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邱丘的创业经历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人回归乡村。
“目前,平桥区已经近千名像邱丘这样的青年加入返乡‘大队’。”信阳市平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余春介绍,他们有的发展种植养殖业,有的成为非遗传承人,有的发展农村电商,有的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创办小微企业等,可以说他们创业的特色方向和审视市场的独到眼光都已成为平桥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