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丨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访上海市市长龚正
新华社上海1月12日电 题: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访上海市市长龚正
新华社记者姜微、何欣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上海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在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之后,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将如何拿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
稳中求进抓好“三个着力”
问: 面临困难挑战,2023年上海如何“稳中求进”?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基本方法,也是成功经验。“稳”是主基调,行稳方能致远。“进”是大方向,进得好才能稳得住。对上海来说,新的一年关键是在“三个着力”上下更大功夫:
一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海将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持续提升。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海将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和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势、未来产业抢先布局。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上海将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五个新城建设、南北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展新空间。
总之,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上海将更好地破解“两难、三难、多难”问题,努力在多重目标中把握动态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取得最优突破。通过一系列努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现代化建设中勇立潮头。
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重中之重
问:上海一直是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新的一年如何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走深走实?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答: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连续两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在新征程上,上海将坚持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着重抓好“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重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今年,上海将推动出台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政策升级版等,着力实施一批含金量高、突破性大的政策举措。
二是加强重大平台协同建设。聚焦创新型、服务型等“五型经济”,上海将着力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等,同时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
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示范带动。2022年,上海在“潮涌浦江”系列活动中启动了一批重特大项目,总投资约1.8万亿元。下一步,上海要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标志性意义的项目。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持续培育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上海将重点抓好“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海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进行差异化探索,不断完善新型贸易、离岸金融等新业态发展的制度体系。
二是聚焦提高要素跨境流动效率。上海将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深化建设外高桥、虹桥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三是聚焦营造一流对外开放环境。上海将实施好营商环境6.0版方案,进一步完善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持续为外企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树牢“全过程创新”理念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新的一年,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有什么重点部署?
答: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牢“全过程创新”理念,着眼从0到1、从1到10的创新全过程。
关键是加快健全“两项机制”。一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合理均衡承担创新风险,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另一项是全链条加速机制。善于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底层技术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在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上海将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集成,下一步着重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双一流”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支持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二是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探索者”等计划,尽快形成自主可控的可替代技术。三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强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世界一流大学等平台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国家队、地方队、民间队、国际队。
产业是城市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上海工业总产值迈上了4万亿元新台阶。新的一年,上海还将下气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一个突破、两个转型、三个强化”。
“一个突破”,就是集中优势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两个转型”,就是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二是强化园区载体支撑,引导全市53个特色产业园区错位竞争。三是强化产业人才支撑。上海将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锻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助推产业体系加快升级发展。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问:新的一年里,上海如何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答: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地。建设人民城市,新的一年上海将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目前,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已贯通开放,接下来,上海还要推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南拓北延,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努力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二是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上海将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在去年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改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实施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是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今年上海要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着力推进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稳妥做好民生保障待遇标准调整,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