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在南非讲述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3-09-14 14:43: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家好,我叫丹尼尔,欢迎来到第四季《体验中国》。

  今天我来到了杭州,当我们谈到杭州时,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电子商务。汉语中有个词是“买买买”,不管你买小东西还是大件,都能做到尽可能快地送货上门。物流是怎么工作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今天来到了这里,看,这里叫菜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物流是怎么工作的……”

  视频中,主持人丹尼尔侃侃而谈,带着浓重的好奇心,带着观众们近距离观察中国电子商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物流。在下沙保税仓的菜鸟仓库,他得以亲自体验峰值可处理300万订单的物流仓库是如何运转的。

  这是一部叫《体验中国(China Experience》的纪录片,从2019年至今,已经在南非推出四季。每集30分钟,主题是由非洲主持人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外国人视角看中国。拍摄完成后,这些视频在南非主流电视台反复播出,成为当地人热追的一档节目。

  这部纪录片,是人民网南非公司所拍摄的。几年来,从《体验中国》到《嗨!师傅》《中国餐桌上的南非美食》《中国人在非洲》等纪录片,他们用优质的影像作品,拍下了非洲人体验中国的故事、中国与非洲友好往来的故事,打造了一批广受中非人民欢迎的优秀节目。

  “看到中国迅速发展的背后原因”

  在《体验中国》节目中,对话和体验往往伴随着惊叹。

  在北京平谷,对话是这样的——

  “我们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你猜多少个博士参与其中?”

  “你是说大学里的博士吗,可能有5个,最多10个?”

  “我们建了43个‘博士农场’,然后有168个博士和两院院士参加。我这就带你去认识一位博士。”

  在北京大兴亦庄,体验是这样的——

  “提起中国科技,大家会说中国人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被科技改变了。你试过乘坐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吗?我来到了亦庄,这里有很多无人驾驶的汽车,我打算拦住一辆车,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没有司机……”视频里,南非人迈克尔站在亦庄的街头,伸手拦下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在车上,他对自动驾驶的平稳、安全表现赞叹不已。“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在中国,自动驾驶相关的监管部门始终把安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他不断感叹:“这个车子很棒,很适合在非洲开……”

  在江苏苏州,一番对话始终在“高空”进行——

  “你刚才体验到的开飞机,是基于真实情况开发出来的,我们曾经跟中国商飞,也就是中国造大飞机的公司合作过。”

  “你说的是C919?”

  “对。刚才我们体验了模拟飞行,现在我们来到外太空,我们也定制了一套VR系统来提供体验。”……

  对于节目中的非洲主持人来说,做节目的过程,是自己深入了解中国的过程。

  来自尼日利亚的金斯利主持过《体验中国》。他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了解中国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影,在电影中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当我来到中国后,还是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震撼到了,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那么久远的年代。”让他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每次跟家人、同事和朋友聊起自己国家的文化时,那种满满的自豪感。

  作为第一季嘉宾,南非人大林在节目拍摄之前,曾经来过中国一次。他告诉记者,作为游客来中国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很多新建成的基础设施。

  而通过拍摄《体验中国》,大林觉得,自己有机会看到了中国进步的内在机制。“看到中国迅速发展的背后原因,让我感到这个国家太让人惊叹了”。

  大林拍摄的其中一集,是参观中国中车的工厂,亲眼见证中国高铁是如何被研发、生产出来的。视频里,他和搭档一起戴上安全帽,在高铁生产车间不断感叹。直到几年后,回想起当时的经历,大林依然说“难以忘怀”。

  同样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在青岛的电影工作室,我有机会看到一些世界电影大片在其中拍摄的工作室。这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本来就对电影中的细节情有独钟。”

  “让非洲朋友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对于很多非洲人来说,中国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国发展背后的逻辑、制度等,却不一定有机会了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多哥共和国的丹尼尔说,在主持《体验中国》这个节目之前,“我只是生活在一个可以提供丰富的所需物品的世界中,却不知它们经过什么途径到来。”他坦言,“我曾经很难理解中国那些工厂是如何用数字化系统来发展生产的。”

  如今,在节目里深度探访过菜鸟物流的丹尼尔,还一直在使用菜鸟物流的服务,这个来自中国的应用,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中国物流的发货和送货服务,是可以吸引南非人甚至非洲人关注的好故事。

  “这个电视节目可以满足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好奇心,我推荐给所有想了解中国的人。”丹尼尔告诉记者。

  非洲朋友想知道中国发展背后的故事,中国人则希望能将自己的故事更好地讲出去。

  作为节目嘉宾,在江苏苏州做团扇的李晶告诉记者,节目向非洲人民展现了中国既传统又现代的形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苏州,既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又在老城区之外建设了一座非常国际化的新城市,很多地方跟北京、上海是一样的,有非常发达的现代生活方式。我觉得这里就是今天中国的一个缩影。”李晶表示。

  作为一名科技领域的从业者,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凡利在节目中,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自主高端工业软件及其在各个行业应用的故事。

  周凡利告诉记者,他觉得这些年中国在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绩,有必要以正面、直接的方式告诉世界。“比如工业软件,过去普遍认为这是欧美的领域,但节目中展示了中国在工业软件技术方面的突破、进展与应用,相信播出后能够让非洲朋友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事实上,传播效果的确非常好,相关经验也引发了不少非洲人对于自己国家该如何发展的思考。

  金斯利告诉记者,在近距离观察过中国后他思考了很多。关于非洲可以从中国学习什么,他一口气列举了几条——

  比如,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如,中国总是能制定出一段时间内需要实现的目标规划,非洲人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以保持发展的连贯性……

  “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之旅”

  从体验中国城镇的发展变化,到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从展示大学生、创业者、艺术家等群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精神面貌,到体验创新科技给中国人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从2019年第一季开始至今,《体验中国》已经在南非主流电视台播出了四季,并取得较高收视率和广泛认可,南非观众非常欢迎从南非人视角来观察和体验中国发展的成就。

  “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之旅。”人民网南非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一季播出完成后,当地电视台就会来询问下一季的情况。

  对于这些节目,当地主流电视台也非常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从内容制作和节目生产角度来说,我们收到的节目都是专业水平。”在给本报记者的回信中,南非主流电视台BusinessDay TV负责人塞米伊·扎克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该频道收到了人民网南非公司制作的两个节目《体验中国》和《中国人在非洲》。

  “《体验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到在中国旅行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很多观众可能在其他节目中没见过的。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多样化的旅行去处,被很专业地拍摄下来,在视觉上很有吸引力。”他说。

  除了《体验中国》,其他节目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去年刚上映的《中国人在非洲》,讲述了在非洲各个国家努力奋斗的中国人、中资企业如何回馈和融入当地社会。

  在塞米伊·扎克看来,《中国人在非洲》在诠释中非关系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节目重点关注了中国在非洲大陆上进行的各种投资。“这一系列节目为观众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此前可能没太接触的各种中非合作方案。”

  再如《嗨!师傅》,选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推出,运用真人秀、外国主播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外国游客视角看中国街头巷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帮助非洲朋友了解真实的中国发展现状,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华文化。

  关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参与过节目之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站在南非人的角度,大林认为,中国有很多有吸引力的东西,比如时尚,如服装、美容等;还有基础设施,大型项目、酒店、度假胜地等;当然还有食物,了解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做菜以及让菜受欢迎,也是很多南非人希望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吃中国菜。”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在《嗨!师傅》中表演武术的刘银山说,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自己最大的心得是“实诚”和“诚实”。

  “我从14岁习武至今已经有整整49年,所以我在用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交流,非洲朋友对我表演的传统八极拳非常感兴趣,被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震撼到了,我觉得我们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刘银山告诉记者。

  《体验中国》的其中一集,是来自非洲的女主持人到黄山脚下体验中国茶文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节目中出现的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丽彦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相互连接的一条纽带,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和融合的见证者。她说,节目里既是两个年轻女孩之间的简单交流,更是来自不同大陆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一次交汇。

  方丽彦表示,如今,“中国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而自己生长于茶乡,也是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理应为广泛传播我们的茶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她希望,自己能继续讲述这样的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刘少华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